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断桥听兰

诗学概要(陆续添加中)

[复制链接]

123

主题

4204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总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56
 楼主| 发表于 2015-6-5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猗欤!本朝有亘古所未有之混一,故有亘古所无之气运,一时文人如刘静修、姚牧庵、卢疏斋,元复、赵子昂诸先达,固已名世矣!大德中,清江德机先生,独能以 清拔之才,卓异之识,始专师李杜,以上溯三百篇。其在京师也,与伯生虞公,子昂赵公,仲弘杨公,曼硕揭公诸先生,倡明雅道,以追古人。由是而诗学丕变,范 先生之功为多。曼硕尝语人曰:「近年诗流,善评者莫如刘会孟,能赋者仅见范德机」。熊锡峤曰:「范诗如绝色妇人,净洗脂粉与人斗妍,故无有及之者」。周静 之谓余曰:「范公践履不愧古人,故其词翰亦不愧古人」。要皆自其胸次流出,不可强学而能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4204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总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56
 楼主| 发表于 2015-6-5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论已将自诗经以来,而至于蒙元之诗学源流及衍变,作一概括性之介绍,其递嬗之迹,昭然明矣。而明清二代,亦各有其风格与面目。王钧卿于【历代诗评注】序云:

朱明代元,高(启)杨(慎)山林之作,蹑迹孟韦;溥荣(杨溥 杨荣)台阁之章,抗衡燕许(宋 张说 苏颋)越成弘而至嘉隆,七子五子,坛坫交峙。梦阳、景明、于鳞、世贞辈,高掌远跖,倡言复古。一篇跳出,少陵复生。虽矜许过情,而体格要为不远矣。降及季 世,宁人元孝,怆怀故国,语多商音……有清一代诗学鼎盛。梅村贻上树其先声,瓶水(舒位铁云)、两当(黄仲则景仁)昭其后劲。其间诗人辈出,为汉魏之诗者 有之,为三唐之诗者有之,为两宋之诗者有之。分派异趋,超颠诣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格律之严整,神韵之渊雅,字句之研炼。即起汉魏唐 宋诸贤而质之,当亦自叹为弗如。变而能化,吾于清诗中数数遇之矣!萧子显曰:「不有新变,何能代雄」。清诗之雄雄于此哉。嗟乎!国粹凌夷,风雅凋丧。矜尚 新学者,至斥韵学为不急之物。瞻望前途,殷忧耿耿,剥极而复或其时矣。

以上就傅、王二氏所论,于诗之源流与衍变,已得其梗概。至于诗之做法,将于往后诸章,陆续揭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5-6-8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学佳作。问好老师!

点评

晚安!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9 0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4204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总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56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爱菊 发表于 2015-6-8 07:12
再学佳作。问好老师!

晚安!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4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品读,沉郁顿挫,笔触灵动,婉约华美。。。
QQ:87348184
群:月下诗魂。。。群号:1883923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4204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总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5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5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学概要】第二章:学习古典诗词之准备──排除音韵障碍
由于现行之国音无入声,且无法辨别平仄,致使有志于古典文学者,难以一窥唐诗宋词之门径。本章乃根据笔者十余年学诗之经验,提供读者作为学习之参考,以排除音韵之障碍。文共五节,挈叙于下:

第一节:中国历代音韵之沿革──泛论自三代以迄于目前国音之沿革状况。
第二节:上古音中古音与近古音──介绍各时期代表性之标音方法及韵书。
第三节:平上去入四声与现行国音之关系──说明中古音之平上去入四声与现行国音一、二、三、四各声之相互关系与演变规律。
第四节:如何自现行国音中去分辨原来之入声字──引用当代声韵学家陈新雄教授之【锲不舍斋论学集】(一九八四年 学生书局版)中【万绪千头次第寻】一节之八个原则所整理出来辨别入声字之方法。另外陈慧剑先生所著【入声字笺论】(六十六年白邻书屋自印本)则从声符之分 析去辨别入声字,亦不失为可行之方法,本节亦稍作介绍,以提供读者另一认识入声字之方。
第五节:根本解决之道──介绍如何去认识中古音之四声与平仄,以为学习古典诗词之准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4204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总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5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5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节:中国历代音韵之沿革

中国文字历代相沿未变,而语言、字音等则随时代之推移、地域之相异、及其它客观因素,而时时在演变之中。由于诗是一门最讲究声律之文学,故凡为诗者,莫不 以声韵为第一要务。据宋邵博之【闻见后录】所载:李方叔云:「东坡每出,必取声韵、音训、文字诸书复置行箧之中」。由此可知声韵一门学问于诗人之重要性。 不知声韵何由知诗,尤以从事诗学教授者,更不可或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4204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总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5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5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云:「声成文谓之音,声音相和谓之韵。」夫声韵(音韵同)之说始于魏、晋、齐、梁之时。然我国古时韵文极为发达,非不重音韵,特无韵书耳!自远古以来 歌、谣、谚语,莫不有韵,而六经诸子亦多有韵之文。此盖古代文字未兴,口耳相传,久则忘失,缀以韵文,而便吟咏以成记忆也。三代之际,虽因地方不同而言语 异声,然列国彼此交际之事,如朝、聘、会、盟等,须有划一之语言以为沟通,此即所谓雅言。【论语】云:「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有周一代, 天子乃诸侯之共主,此官方之雅言,即以周天子所在地之语言为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4204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总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5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5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迄于战国时代,周室势衰,列国各自称王,亦即自认为天子,周天子共主之资格于焉消失。以雅言为标准音之资格亦遂被取消,列国皆以各自之方音为标准。随后秦 始皇兼并天下,厉行文字之统一,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唱导所谓「声同文,车同轨。」如此一来,自然形成以秦音为标准之官方语言。然因国祚极短,未能产生多大 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4204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总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5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5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兴以来,既不愿推行秦音,又未能恢复周音,唯有任其自然。又因无韵书以为规范,以致形成音韵极为复杂之局面。比及汉末,孙叔然着【尔雅音义】始创反语, 遂变古人「读若某」、「读与某同」之直音标音法。魏李登撰【声类】,分为宫、商、角、征、羽五卷。(亦即平、平、入、上、去之借字。羽读「王遇」切,为去 声遇韵)因当时仍无平、上、去、入之称,故假五音以名之。(以上摘自徐敬修【音韵常识】)平声较多,故分二部。(其时尚无阴平、阳平之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7 19: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