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6-5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论已将自诗经以来,而至于蒙元之诗学源流及衍变,作一概括性之介绍,其递嬗之迹,昭然明矣。而明清二代,亦各有其风格与面目。王钧卿于【历代诗评注】序云:
朱明代元,高(启)杨(慎)山林之作,蹑迹孟韦;溥荣(杨溥 杨荣)台阁之章,抗衡燕许(宋 张说 苏颋)越成弘而至嘉隆,七子五子,坛坫交峙。梦阳、景明、于鳞、世贞辈,高掌远跖,倡言复古。一篇跳出,少陵复生。虽矜许过情,而体格要为不远矣。降及季 世,宁人元孝,怆怀故国,语多商音……有清一代诗学鼎盛。梅村贻上树其先声,瓶水(舒位铁云)、两当(黄仲则景仁)昭其后劲。其间诗人辈出,为汉魏之诗者 有之,为三唐之诗者有之,为两宋之诗者有之。分派异趋,超颠诣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格律之严整,神韵之渊雅,字句之研炼。即起汉魏唐 宋诸贤而质之,当亦自叹为弗如。变而能化,吾于清诗中数数遇之矣!萧子显曰:「不有新变,何能代雄」。清诗之雄雄于此哉。嗟乎!国粹凌夷,风雅凋丧。矜尚 新学者,至斥韵学为不急之物。瞻望前途,殷忧耿耿,剥极而复或其时矣。
以上就傅、王二氏所论,于诗之源流与衍变,已得其梗概。至于诗之做法,将于往后诸章,陆续揭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