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5-30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蔡 序
诗之作用亦大矣哉!子夏云:「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历代明王圣哲,莫不以诗教为政教 之一环。而造成数千年来,诗运绵延,诗道昌炽,更使数以万计之诗篇,蔚成我中华民族之文学主流,使我中华民族成为诗之民族,历久而不衰。惜乎民国以来,社 会风气,竞崇西学,科技与经济挂帅,价值观物化,于有关美善性灵之艺术文学,则付之阙如,其中尤以诗道为甚。影响所及,造成功利抬头,世风颓敝。以是知果 欲正人心,恢世道,则舍诗教实无以为功也。
虽然,诗之陶冶性情别有风旨,非可以诗法论。第初学者不由其法,则茫然无所依归。观诸目前之青年学子,其有心于古典诗学者伙矣。唯不得入门之法,更视平仄 音韵为畏途。吾友正三兄,公余沉浸于诗学领域,穷极爬梳,黾勉不倦。于声韵一门尤所专攻。且夫学而优则教,先后担任松山慈惠堂诗学研习班,基隆中原正音 班,台湾歌仔学会诗学研究班讲席。于诗教之推展,不遗余力。正三兄之论诗也,以意为尚,主张诗以言志,平素服膺白太傅「诗合为咏时咏事而作」之诗旨;杜工 部「汪茫万汇,忠厚恻怛」之诗心;王船山「游于兴观群怨四情之中。而各以其情遇」及「奋发于为善,而通天下之志,群而贞,怨而节,尽己与人之道」之信念。 更感于诗教宜为政教之先,立德宜为学诗之本。尝戒其门弟子曰:「欲学为诗,须先学立品」,则其为人可知矣。于今将其历年来教授诗文之心得,裒为一册,颜之 曰【诗学概要】,以飨初学。其为诗教之热诚,肃然可敬。欹欤!生乎今之世,而具古人之风者,吾于正三见之矣。际此世道凌夷,诗教不彰,此书之面世,或可为 初学者之津梁,并导诗道于正轨。骚坛石友,宁不翘首而盼乎?前承来电,乞序于余。余忝长传统诗学会,固不能辞,而亦乐为之序。
中华民国八十七年蒲月桃城蔡中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