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辛勤

成语典故班第十课:从礼记中的成语,看中国儒家学说的...

[复制链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10、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处】《礼记·檀弓下》
【释义】小伙子们记住呀: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还厉害呀!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这里有一个故事:孔子经过泰山旁,有个妇人在墓地哭得很伤心,孔子坐在车上凭轼肃立,仔细听她的哭声,然后派子路去问她。妇人回答说:“以前我公公死于虎口,后来我的丈夫也死于虎口,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于虎口了。”孔子问:“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说:“这里没有繁重的苦役和苛捐杂税。”然后孔子就对弟子们说了“苛政猛于虎也”这样的话,意为你们今后从政,绝不能搞苛政,要行仁政。苛政,这是国家施暴于人民的政治,为什么说它比老虎还厉害呢?因为老虎虽猛,人们可以躲避,可以侥幸免于一死,还可以抗争,或许能打死它,但苛政之下,处于弱势的人们是无法躲避,无法与之抗争的。
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出处】《礼记·王制》
  【释义】(国家)没有三年的储备,就叫做“国非其国”了。
  【赏析】这里谈国家在理财方面对储备的重视,特别是对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的储备,如粮食、布棉、医药,要丰饶,要预为之备,以应付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战争、瘟疫等。这也是理财之要。
   1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出处】《礼记·礼运》
  【释义】大道通行于天下时,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
  【赏析】“天下为公”,是相对于“天下为家”的概念。“天下为家”,即天子以天下为家,天子之位传于其子孙,以天下为私有。“天下为公”,这是儒家所设想并憧憬的“大同世界”。在这个理想的世界里,天子是禅让的,执政官员都是公选出来的贤能之人,社会上人们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均有所养、所用、所终,没有奸诈的小人,盗贼绝迹,夜不闭户……这就是孔子所描绘的“大同世界”的情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13、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出处】《礼记·礼运》
  【释义】吃饭穿衣,男欢女爱,是人们存在着的最大的欲望。
  【赏析】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修己治国,不是宗教教义,更不是玄谈,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哲学。所以孔子敢公开讲:“食、色,性也。”儒家的经典著作《礼记》更敢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公开承认“食、色”、“饮食男女”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最大的欲望,这实际上是把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需要说透了。儒家认为,人的这种欲望、美恶皆藏于心,不会露于色,因此还须用“礼义”来节制其欲望。
   1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处】《礼记·学记》
  【释义】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不懂得道理。
  【赏析】此谈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孔子常怕自己因种种事情耽误学习,他不耻下问,好学深思;他一学习起来就废寝忘食,获得一点点进步都兴奋不已,他终生都在坚持学习,甚至达到“不知老之将至”的地步。总之,他是靠了学而不厌才积累起那么丰富的知识,成为儒家的创始人,永受后人尊敬。
   15、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出处】《礼记·学记》
  【释义】即使有最好的理论,不去学它,就不明白它好在哪里。
  【赏析】这是《礼记》中的名句。它强调只有通过学习,方能认识至道之善,明白学问之奥妙无穷。为了阐明这一道理,《礼记》在它前面还用了一个比喻:“虽有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意思是,即使有人间的美味佳肴,不去吃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可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16、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出处】《礼记·学记》
  【释义】坏事发生了再加以禁止,就遭抵触而难以奏效。过了学习的年龄然后学习,就勤苦也难有成就。杂乱地进行教学而不循序渐进,就会搞坏、弄乱教学秩序而不整饬。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学识褊狭浅薄而见识不广。 【赏析】一个人要使自己的学习有所收获,他就必须做好这几方面的事:一是要抓住机会学习,趁着自己年轻努力作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纪大了想要有所作为,但是人老体衰,失去了人生中最佳的学习机遇,即使他耗费年轻时数倍的力气,恐怕也收效甚微。
   二是要循序渐进,不能毫无章法。那种“这山望着那山高”、“没有学会爬就想跑”的学习方法只能使自己的学习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效果。三是要学会交流,广交有道德的朋友。在与朋友交谈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新见解、新知识、新思维。
   17、择师不可不慎也。
  【出处】《礼记·学记》
  【释义】选择师长不能不慎重。
  【赏析】昔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是说,教师与其他任何一个行业比,有两条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学,二是德。学,即学问、知识;德,即道德、品格。二者不仅必不可少,还需“高”,有了这样的条件,方可为人师表。而仅有一般人都有的学识及品格,是没有资格为人师的。为什么?因为教师是传授知识的,知识水平不高,或浅陋,何以为师?教师又是教别人如何立身做人的,自身道德素养一般,甚至行为不端,岂不误人子弟?
  18、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出处】《礼记·学记》
  【释义】只能教学生背诵书本知识的人,做不了别人的老师。
  【赏析】只知教学生背诵点书本上的死知识的人,以这种方法教学,学生是不会有学习心得和深刻体会的,而且所知有限,故不足以为人师。意为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钻研、深刻领悟,去求得真知灼见,而不是教学生学一些死记硬背得来的死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11、 19、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出处】《礼记·乐记》
  【释义】乐教通行于天下,(人们和谐相处)没有怨恨;礼教通行于天下,(人们互相谦让)不会发生冲突。
  【赏析】中国古代非常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要制礼作乐,认为这是保持社会有序、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举措。《礼记》认为“乐者天地之和(谐)也,礼者天地之序(次序)也”,所以“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礼记》还进一步指出:“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这便是“先王立乐之方”,也就是说先王制礼作乐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争执和怨恨,从而保持心情舒畅和相互谦让的良好社会风气。
20、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  
【出处】《礼记·乐记》  
【释义】德行是本性的端正,音乐是德行的光华。  
【赏析】德在于内,在心为德;乐在于外,是用来发扬其德的,故乐为德外在光华之体现。《乐记》认为,古代圣王制定礼乐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们口腹耳目的欲望,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教育百姓辨别善、恶、美、丑,回归到道德规范的正途上。
21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出处】《礼记·杂记下》  
【释义】君子有三件可担忧的事:没有听说过的知识,担忧没法听说它;听说了,担忧没法学会它;学会了,担忧不能实行它。  
【赏析】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古人很重视“知”和“行”的关系。他们要求知行合一,只有把知行统一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修道养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所以,他们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22、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出处】《礼记·杂记下》  
【释义】只知道紧张地工作而不知道放松,文王、武王也不能做到。一味地放松而不知道紧张,文王、武王都不那样做。既有紧张的时候,又有放松的时候,这才是文王、武王的工作方法。  
【赏析】如何处理休息与工作的关系?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儒家认为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看来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要有张有弛,才能更加有效。   
23、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  
【出处】《礼记·坊记》  
【释义】君子推辞尊荣,而不会推辞卑贱;推辞富裕,而不会推辞贫穷。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他认为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品德的高尚,即当正义与富贵冲突时,可辞贵而不会辞贱,可辞富而不会辞贫,绝不会为了一己之私的富贵而置正义于不顾,这是君子所不屑为的。故孔子又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些都表现出了他把追求正义与个人道德的完善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24、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出处】《礼记·表记》  
【释义】君子(举止庄重)不使自己行为有不检点之处;(容貌严肃)不使人对自己的仪态有轻视之处;(言语谨慎)不说不该说的话。  
【赏析】这是孔子教导人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仪态颜色,不要有所闪失,不要有让人挑剔之处。能做到不失足、不失色、不失口,那么自己的仪容就能令人敬服,面色令人敬畏,言语令人信任。
25、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  
【出处】《礼记·表记》  
【释义】恭敬接近礼,节俭接近仁,诚信接近人之情性。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他指出:恭、俭、信三者,还说不上就是仁,但是可以凭这三种美德而进入仁的境界,可以由此
    26、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
   【出处】《礼记·表记》
   【释义】恭敬接近礼,节俭接近仁,诚信接近人之情性。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他指出:恭、俭、信三者,还说不上就是仁,但是可以凭这三种美德而进入仁的境界,可以由此减少过失而增进品德。他认为,如果人能恭敬谦让地做事,即使有过失,也不会是很大的过失。仁,孔子认为是道德中很高的境地,他说:“仁之难成久矣!”说很少有人能做到仁。又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是说谈到“圣”与“仁”这种境界,我还不够。不仅自己做不到,他还说“尧舜其犹病诸”,意为连尧舜这样的至圣之人做到这一步都还困难。但孔子指出通过恭、俭、信,是可以接近并达到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101.〔及笄年华〕 jí jī nián huá  
注释: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笄。”
102.〔记问之学〕 jì wèn zhī xué  
注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103.〔加人一等〕 jiā rén yī děng  
注释:加超过。超过别人一等。比喻学问才能超过一般人。也指争强好胜。  
出处:《礼记·檀弓上》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104.〔加膝坠渊〕 jiā xī zhuì yuān  
注释:加膝抱在膝上;坠渊推下深渊。喜欢就抱在膝上,不喜欢就推到深水里。比喻用人爱憎无常。  
出处:《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105.〔家无二主〕 jiā wú èr zhǔ  
注释: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出处:《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106.〔讲信修睦〕 jiǎng xìn xiū mù  
注释:修建立;睦和睦。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出处:《礼记·礼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07.〔降尊临卑〕 jiàng zūn lín bēi  
注释:尊贵的人委曲自己的身分与地位较低的人交往。  
出处:《礼记·郊特牲》此降尊以就卑也。”  
108.〔教学相长〕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注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09.〔嗟来之食〕 jiē lái zhī shí  
注释: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处:《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110.〔节哀顺变〕 jié āi shùn biàn  
注释:节节制;变事变。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  
出处:《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111.〔谨言慎行〕 jǐn yán shèn xíng  
注释: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出处:《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112.〔进旅退旅〕jìn lǚ tuì lǚ  
注释: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出处:《礼记·乐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113.〔进贤任能〕 jìn xián rèn néng  
注释:进推荐,盐。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114.〔径行直遂〕 jìng xíng zhí suí  
注释: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  
出处:语出《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115.〔敬业乐群〕 jìng yè yào qún  
注释:敬业违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出处:《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116.〔敬终慎始〕jìng zhōng shèn shǐ  
注释:为人处事小心谨慎。  
出处:《礼记·表记》事君慎始而敬终”。  
117.〔九年之蓄〕 jiǔ nián zhī xù  
注释:蓄积聚,储藏。九年的储备。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  
出处:《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118.〔举国若狂〕 jǔ guó ruò kuáng  
注释:举全;狂狂欢。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  
出处:《礼记·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119.〔举贤任能〕 jǔ xián rèn néng  
注释:举推荐,盐。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120.〔举贤使能〕 jǔ xián shǐ néng  
注释:举推荐,盐。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出自《礼记》中的成语
1.〔爱民如子〕 ài mín rú zǐ  
注释: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2.〔爱人以德〕ài rén yǐ dé  
注释:爱人爱护别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泛指对人不偏私偏爱,不姑息迁就。  
出处:《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ài zé jiā zhū xī,wù zé zhuì zhū yuān  
注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出处:《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入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4.〔敖不可长〕 ào bù kě zhǎng  
注释: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5.〔傲不可长〕 ào bù kě zhǎng  
注释: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礼记·曲礼上》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6.〔抜格不入〕 hàn gé bù rù  
注释:?壕;格坚硬;抜格相互抵触,格格不入。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  
出处:《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抜格而不胜。”郑玄注抜坚不可入之貌。”  7.拔来报往〔〕 bá lái fù wǎng  
注释:报通赴”,迅速≤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出处:《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  
8.〔跋来报往〕 bá lái fù wǎng  
注释:匆匆地跑来跑去。跋,通拔”。  
出处:语出《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拨、赴皆疾也。”  
9.〔半途而废〕 bàn tú ér fèi  
注释: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  
10.〔报本反始 〕bào běn fǎn shǐ  
注释: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出处:《礼记·效特牲》唯社丘乘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11.〔鲍鱼之次〕bào yú zhī cì  
注释:卖咸鱼的店铺。鱼常腐臭,因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亦作鲍鱼之次”。  
出处:《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王聘珍解诂次,若今市亭然。”  
12.〔悖入悖出〕bèi rù bèi chū  
注释:悖违背、胡乱。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出处:《礼记·大学》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13.〔被发文身〕 pī fà wén shēn  
注释: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出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  
14.〔比物丑类〕bǐ wù chǒu lèi  
注释:指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出处:《礼记·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郑玄注以事相况而为之。丑,犹比也。”  
15.〔毙而后已〕 bì ér hòu yǐ  
注释:指努力工作或为某一目的奋斗终生,至死才罢休。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16.〔敝盖不弃〕 bǐ gài bù qì  
注释:指破旧之物也自有其用。  
出处:《礼记·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  
17.〔敝帷不弃〕bǐ wéi bù qì  
注释:指破旧之物也自有用处。  
出处:《礼记·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  
18.〔筚门圭窬〕bì mén guī yú  
注释:同筚门闺窦”。柴门小户。喻指穷人的住处。  
出处:《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  
19.〔并日而食〕 bìng rì ér shí  
注释:并日两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形容生活穷困。  
出处:《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20.〔并行不悖〕bìng xíng bù bèi  
注释: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处:《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0 06: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