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辛勤

成语典故班第四课: 成语与中国文化(二)

[复制链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8.服饰功能
振衣提领:揭示汉服领子的作用
袖里玄机:记录汉服衣袖的秘密
充耳不闻:折射服饰的警示功能
披麻戴孝:反映服饰的伦理功能
布衣韦带:记录服饰的等级标识功能
貂蝉满座:反映服饰的道德教育功能
斑衣戏彩:反映服饰传情达意的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成语与饮食文化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反映文化现象,文化通过语言发展。成语是民族语言智慧的结晶。
中古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精华。与中华民族历史同步的中国饮食文化,对于成语的形成与使用无疑是具有极大影响的。我国有许多与饮食有关的文化产品,比如南北朝时期的《食珍录》、隋朝的《食经》、元代的《饮食须知》等书籍,还有最近非常火的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都给我们介绍了许多中国民间美食,当然也不乏许多与饮食相关的成语。
“饮食文化”对成语的影响源远流长,而与饮食文化有关联的词语运用于成语之中,有其独特的修辞功效,为成语的生动性、形象性、概括性、趣味性增添了色彩”。中国人的“吃”与文化密不可分,在“吃”中古人造出许多和“吃”有关的成语,并且指出“在这些成语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又能体味古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1。饮食男女,是典型的和饮食相关的成语。饮食:食欲;男女:性欲。儒家的观点,泛指人的本性。出处:《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从这个成语可以看出,食欲是人之本性,每个人都要满足自己的食欲。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食物和炊具上,也是越来越讲究。
2、列鼎而食: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出自:汉·刘向《说苑·建本》:“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3、脍炙人口,脍:细切的肉、鱼;炙:烤。烤熟的.肉。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1。饮食男女,是典型的和饮食相关的成语。饮食:食欲;男女:性欲。儒家的观点,泛指人的本性。出处:《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从这个成语可以看出,食欲是人之本性,每个人都要满足自己的食欲。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食物和炊具上,也是越来越讲究。
2、列鼎而食: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出自:汉·刘向《说苑·建本》:“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3、脍炙人口,脍:细切的肉、鱼;炙:烤。烤熟的.肉。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4、囫囵吞枣:包含动作“吞”和食物“枣”。原指把整个枣子不经咀嚼就吞下去,用来比喻笼统接受而不加分析。该成语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5、满汉全席:是最美味的成语,即满清宫廷盛宴。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满汉全席原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渐渐地,也出现了一些非四字格式的成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指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出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晏景初尚书,请僧住院,僧辞以穷陋不可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7、不食人间烟火:当我们的祖先掌握了火以后,“烟火食”立时进入 汉语。“不食人间烟火”本指那些被称为“不食火者”的“夷”、“蛮”等 落后民族的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演进,这条成语却与道家神仙联系起柬,形容情趣高雅的人与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出自:唐朝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9、挑肥拣瘦:挑、拣,选择,挑拣。肥,肥肉;瘦,瘦肉。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像娘这样费心,还不讨他说个是,只要拣精拣肥,我也犯不着要效他这个劳。”
中国饮食文化的每一步前进,都能在成语中找到印迹。与饮食相关的成语还有,茹毛饮血、曲突徙薪、五谷杂粮、舐糠及米、沧海一粟、鱼米之乡、得鱼忘筌、瓜田李下、鸡飞蛋打、鸡蛋里挑骨头、生米煮成熟饭、挂羊头卖狗肉等等。    
中国饮食文化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在汉语成语中有所反映——从生食到熟食,从炊具到餐具,从主食到副食,从正餐到小吃,从荤菜到素菜,从飞禽到走兽,从五谷杂粮到瓜果梨桃.......都在汉语成语中留下了层层积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成语与茶文化
1、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中国还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中国的茶道精神应是“廉、美、和、敬”,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具体内容解释如下:
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美——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起长寿。
和——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
敬——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2、与茶有关的成语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和茶相关的成语,比如粗茶淡饭、三茶六礼、茶余饭后、茶饭无心等等,简单的四字,其中却是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渊源。
①【茶余饭后】: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出处:元代关汉卿所写的元曲《斗鹌鹑·女校尉》:“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近义词:茶余酒后和茶余饭饱。    
②【茶饭无心】指没有心怀喝茶吃饭。形容心情苦闷。
出处:清代曹雪芹所写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小说第十四回:“忙得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近义词:茶饭不思。    
③【三茶六礼】指明媒正娶。三茶六礼是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嫁娶过程中的一种习俗礼仪,现也用于代指生意、交易、合作等。三茶,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和同房时的“合茶”。 六礼,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种仪式。    
④【三茶六饭】指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出处:明代吴承恩所写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小说第二十六回:“你却要好生服侍我师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欠缺。”清代《红楼梦》小说中第六十八回引用到:“你妹妹,我也亲身接了来家,生怕老太太,太太生气,也不敢回,现在三茶六饭,金奴银婢的住在园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0 07: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