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格意义的楹联书法,专指以宣纸对称书写对联,经装裱后用于中堂两侧悬挂或陈设于客厅书房墙壁上单纯供人欣赏的综合艺术品。楹联书法出现时间约在明代中晚期,由明末入清的书家,如傅山、王铎、朱耷、王时敏、朱彝尊等已有不少楹联书法作品传世,至清中期,刘墉、梁同书、王文治、翁方纲以及郑燮、邓石如、伊秉绶等一流书家均书写过大量的楹联书法作品,楹联书法从书写格式到题款用印等均日臻丰富和完善。进入近现代,随着楹联文体自身发展到鼎盛阶段,楹联书法也与之一道进入一个巅峰时期。林则徐、翁同龢、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吴昌硕以及同时兼为楹联大家的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等把晚清的楹联书法创作推向了极致。承晚清楹联书法之绪余,民国时期也是楹联书法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梁启超、李叔同、李瑞清、于右任等书法名家都留下了数量极为可观的楹联书法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