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夏爱菊

楹联与传统建筑园林艺术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21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15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2.4 安排多分句联句脚的平仄
  多个分句的长联,其每一个分句的最后一字,称为句脚,多分句联句脚的平仄也要有所变化或交替。因为初学对联创作很少写多分句的长联,即便是三五个分句的楹联,只要在句脚做到有平有仄,有所变化也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21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15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楹联文化与园林建筑
    通过上面楹联概念、特点及格律要求的介绍,大家对于楹联文体应该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这只是一种狭义的楹联概念,涵盖不了我们身边丰富多彩的楹联现象,这样,我们就要把视角从“楹联文体”的高度,提高到习俗、艺术和文化的层面上,用“楹联文化”的概念进行概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21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15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1. 楹联文化
    从宏观的层面上来说,楹联应该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大系统中的亚文化现象。楹联文体诞生之后,与书法艺术、镌刻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相融合,与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旅游文化、文化教育相融合,在当代更是与社会组织、公共传媒、文化教育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包罗万象的楹联文化体系。所以我们说,楹联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文体,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是一种庞杂的文化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21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15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1.1 民俗楹联
    国务院于2006年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有“楹联习俗”这一项目。民俗楹联全方位地体现在节令、庆吊、行业、第宅等习俗所使用的楹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21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15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1.2宗教楹联
    楹联与各种宗教文化相结合,产生出各个宗教以及民间祭祀所用的楹联。其中,佛教楹联影响最大、数量也最多。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也都有宣传各自教义的楹联。民间祭祀则有圣贤祭祀、英列祭祀和家族祭祀等类型的楹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21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15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1.3民间文学对联
    民间文学中的故事传说中包含一些对联故事,有些民间谣谚也会以对联的形式出现。对联与谜语结合,还可以形成一种有趣的谜语联,也就是用一副工整的对联当作谜面,供人们猜出背后隐藏的谜底。另外,诗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对联。最后,明清两代通俗小说极为盛行,明代中期以后,民间通俗小说逐渐与对联的产生了亲密接触,如《金瓶梅》《红楼梦》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21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15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1.4蒙学对对子
    对联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是古代蒙学读物,如《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然后是传统的“对课教学”,也即“对对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21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15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的对课主要以“属对”的方式开展,属对即由老师出句,学生对句,字数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到繁,最初从一字、二字开始,逐渐增加到三字、四字,最后是五、七言的诗句。蔡元培先生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一文中回顾他担任塾师时所教的对课的情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21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1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课与现在的造句法相近。大约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联,学生想出下联来。不但名词要对名词,静词要对静词,动词要对动词;而且每一种词里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词,就要用“海”字或“水”字来对他,因为都是地理的名词。又如出“桃红”二字,就要用“柳绿”或“薇紫”等词来对他;第一字都用植物的名词,第二字都用颜色的静词。别的可以类推。这一种工具,不但是作文的开始,也是作诗的基础。所以对到四字课的时候,先生还要用圈发的法子,指示平仄的相对。平声字圈在左下角,上声在左上角,去声右上角,入声右下角。学生作对子时,最好用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等到四字对作得合格了,就可以学五言诗,不要再作对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021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15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1.5书法楹联
   楹联书法是楹联文学与书法艺术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以书法艺术为载体,以楹联文体为内容,以上下联竖向对称书写为基本形式,在宣纸上书写后,再经装裱,供人展玩或悬挂起来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4 15: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