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体来说,要掌握对联的平仄运用,需要熟悉以下四点:
2.1 判断汉字的平仄
中国人区分汉字的声调较晚,南朝时的沈约等人开始把汉字分成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然后又把上、去、入三字归为仄声,这样全部汉字就被分成了平声和仄声两大类。随着汉字读音的变迁,入声字在北方语言中消失,其中的字被分到了平、上、去三声中,然后平声却又分化出阳平和阴平两大类,这样就形成了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读音,把阴平和阳平称为平声,上声和去声称为仄声,就是我们现代汉语的平仄声,同学们可以从现代平仄声调开始学写对联,随着阅读量的增大和水平的提高,自然可以过渡到运用古代平仄来创作。
2.2 区分句内的节奏
我们说任何一句话或是写任何一个对联句子,其中根据字词间停顿的长短,都可划分成一定的节奏。对联句子的节奏类型有四种:
首先是律诗句式,这是五言和七言句子最常见的格式,每两字一个节奏,最后一个字单独一个节奏: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其次,是词曲句式,这是一种五言联中“前一后四”,七言联中“前三后四”的句式,如:
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再其次是骈文句式,就是四言和六言组合使用的句子,两字一个节奏:
门辟/九霄,昂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障/奇观。
最后,是一种古文句式,根据具体的语意来划分节奏。如:
当年/有/痛哭流涕/文章,问/西京/对策/孰优,惟/董江都/后来/居上;
今日/是/长治久安/天下,喜/南楚/故庐/无恙,与/屈大夫/终古/相依。
以上四种节奏类型的句子,再配合一些“领格字”,就涵括了几乎全部的对联句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