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辛勤

《古诗词写作入门浅谈》之宋词篇

[复制链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片追念昔日帝王生活,下片哀诉今天囚虏处境的凄凉,一今一昔,一正一
反,对比是很鲜明的。过片处,上片以过去连干戈都不知为何物作结,下片以突
然间作了敌人干戈下的囚虏起首,互相呼应,连得又紧,转得又急,自然亲切,
使人感动。陈与义的《临江汕》“忆昔午桥桥上饮”情况近似。上片追忆南渡前
在西京洛阳过的潇洒岁月,下片抒发如今偏居江南一隅的惆怅之情,而以“二十
余年成一梦”作过片,承先启后,而且定下了全词比较消沉的基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吕本中《采桑子》是又—种类型: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
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上下片一正一反,没有明显的过片句子,而以上下片格式上的重复,实现了上
下片的联系与区分。
4、一总一分,直接过渡。上下片一总一分,其间往往没有起过渡作用的句
子,格式本身就决定了上下片既是整体又有区别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5、有问有答,上下相接。李孝光《满江红》,上片尾句作“舟人道:'官依
缘底驰驱奔走?’”下片首句说“官有语,依听取”,直问直答,比较少见。李
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可以归入这一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浯。殷勤问我归
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
三山去。”
另一种是,上片尾句以问句作结,而下片虽未直接回答,但内容实际上是就问
题而发,呼应上文的。这种写法比较多见。如:
“华鬂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
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雕零,青门俊游谁记? 尽道锦里繁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纵有楚柁吴樯,知何
时东逝?空怅望,脍美菰香,秋风又起。”( 陆游《双头莲·呈范致能待制》)
上片慨叹“壮志成虚,此身如寄”,深恋故国而飘落万里,结句含泪设问:旧
日的同志们已四散飘零,青年时在故都的慷慨激昂的斗争生活还有谁记得吗? 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句含泪设问:旧
日的同志们已四散飘零,青年时在故都的慷慨激昂的斗争生活还有谁记得吗? 下
文没有正面作答,而是又把笔锋转回到个人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用“尽道
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作过片。其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没有正面作答,而是又把笔锋转回到个人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用“尽道
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作过片。其实,这正是另一种回答方式:在
这样一个但求苟安而无所作为的环境中,谁还可能实现当日的怀抱呢?
辛弃疾的《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也近于此。他上片在抨击南宋那帮权贵
苟安误国的罪行的同时,提出了“谁是真正能力挽狂澜的人? ”(“几人真是经
纶手?”)“完成平戎事业才是读书人值得自豪的大事,你们懂吗?”(“算平戎万
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两个问题。下片没有直接答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却以“况有文
章山斗”起句,对韩南涧发出了一连串的赞誉。这实际上就是对上片问题的回
答:韩南涧就是能力挽狂澜的“经纶手”,就是懂得平戎是大业的“真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结尾
一首词结尾是很要紧的,它往往是点睛之笔。尾句要能收住全文,又能发人深思,留有余味,所以词人们非常重视它,在句法上、音律上特别下功夫。姜夔说:“一篇全在尾句,如截犇马。”煞尾好象要勒住一匹狂奔的骏马一样,没有力量行吗?他总结了几种结尾的情况和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1、“词意俱尽”,点明主题。“所谓词意俱尽者,急流中截后语,非谓词穷
理尽者也。”
刘克庄的《玉楼春》(戏林推)全首八句,若单看前六句:“年年跃马长安市。

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
玉人心下事。”似乎只是在写忘了国家安危而沉浸于青楼酒肆的文人生活,没有
多大意义。然而,作者在词的结尾突然推出了“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
泪。”两句,深刻犀利,使人猛醒,前面六句也有了着落。作者用尾句点明主
题,告诉人们不要沉醉于颓废的生活而忘记了统一祖国的大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2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2、“意尽词不尽”,余味无穷尽。“意尽于未当尽处,则词可以不尽矣,非
以长语益之者也。”
有的词也是在结尾处点明主旨,但写得不这样外露。他们用形象说话,显得感
情更深更细。例如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全首都在以杨花比
离人,写得非常细腻缠绵,处处写花,但始终未出“离人”二字,直到结尾,说
到被风雨击落的杨花化成了尘土,溶八了流水以后,才笔锋一转,说“细看来,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点破了题旨,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8 21: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