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扶桑花开

赋文创作三十三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21. 如何避免骈句在表达时啰嗦重复?
    答:此于骈对功底相关。好的骈句,应是意相连而不重复。应擅于使用流水对与借对之法。就技法细节而言,宜在古代骈对方法与现代词性法则中取其精华。通常仅知作骈惟词性论者,易犯合掌之病。而古法之“虚实死活”则要灵活许多。故宜在作骈之初,需对古今骈对的异同要有全面了解。若得掌握,自然少有此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22. 骈赋是否是简单的“对联集锦”,为什么呢?
答:骈句是对联的源头之一,但说骈赋仅仅是对联集锦,则不全面。骈赋律赋除骈句之外,通常需少量的散句去调和,去点睛。“提引发送”类词汇在骈律赋中大量存在,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串联。若说骈赋律赋是“对联集锦”而成,那关键即在“集”字上。在这个“集”字的含义中,不仅仅有衔接串联的技法部分,还有思想立意的根骨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23. 隔句可以连续使用吗?一般最多可连用几个隔句?
    答:隔句在骈赋律赋中不宜连续使用过多。一骈隔句算下来是四个分句才落一个韵字。若连续使用,则显得韵声疏远,特别是轻重类隔句。前面章节谈到的“句式平衡算法”,即有调控押韵字疏密的功效。韵字过密过疏皆不妥,且从句式的重要性来看,隔句常常担当的是“要点”的角色。既是要点,应恰时而发,而不是随处可见。若一定要连用隔句,可在轻重隔句之后选用平隔句式中的四言句式,如此可减少韵字过疏的弊端。而骈文对此并无要求,皆因骈文乃属非韵文,即不存在韵声疏与密的问题。骈文与骈赋的细微区别,我们不可不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24. 隔句的上下骈句一般各由两个分句组成,可以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吗?如可以用,句脚字还可以走马蹄律吗?其格式是怎样的呢?
     答:赋乃韵文。隔句式若分句太多,如上骈四分句,下骈自然亦需要四分句,如此一骈即长达八个分句。如此一来,其押韵字就必然显得相隔太远。故此类异常隔句,应不提倡使用。从古代作品观之,此类亦非常少见,即便有,亦是尽量减少分句字数,如白居易《赋赋》之“其工者,究笔精,穷旨趣,何惭《两京》于班固?其妙者,抽秘思,骋妍词,岂谢《三都》于左思?”句,其中的句子多是三言句。
而马蹄律的原理本基于一骈四分句为一个单元。若起骈句一旦超过两个分句,即无法形成真正的马蹄律。要么是起骈句内的分句脚字平仄无法形成马蹄,要么是上下分句脚字无法形成平仄相对。凡此两者,必有一失。马无三蹄即是此理。而多分句长联中的马蹄律,考虑的是上联中的分句脚字用马蹄,上联协调好之后,下联相对即可。它并不如骈文骈赋之隔句式,要考虑上下骈句脚字平仄的衔接问题。如对联而言,句脚字为“仄、平、平、仄”的四分句上联,下联用“平、仄、仄、平”相对即可。而若骈赋则成为了“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如此的话,起骈之句与相骈之句的尾、首句脚字即已不在马蹄之中矣。其原因是对联仅仅是上下两句即成完整一联,而骈文骈赋则需要与前后句不断衔接。尤其是骈文,理论上可全篇句脚字皆成马蹄。如此则更需避免使用两分句以上的隔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25. 有领字的骈句,上下句的领字必须平仄相对吗?
     答:不必追求于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26. 在词性的对仗使用上,骈句与律诗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律诗更强调工对,骈律赋的骈句相对更追求文意表达。不过无论是诗是赋,以宽对而佳句纷出者皆极多。且普遍意义上的宽工之分,大抵在《对类》出现之后,此时无论诗赋作品皆远不如唐宋。唐宋做骈,首要的是天赋语感,具体骈对法则不及后代细分至斯。骈对中见灵气,需要大量的阅读与练习。今人若在作句时,先抱名词必须骈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之念,则如是蒙童之法,虽亦有理,但难得精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27. 为什么古偶入骈,更显得灵活有趣?
     答:古偶句首重于气,常使关键字词重复以加强阅读感受。若结合较工整的骈句使用,常能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并且亦可使整篇文章灵动飞扬而不呆滞。尤其是文体赋,用好古偶,更得意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29. 壮句紧句长句的顺序如何安排?
     答:通常由壮句渐渐过渡至长句然后隔句。即如推理,宜由浅入深。不过如通篇如此,也难免单调。所以就实际应用来看,可大抵以“壮紧长隔”为顺序,具体使用完全可自行调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30. 换韵的时候不用提引语,直接换行可以不?
    答:换韵时通常亦代表着转换叙述内容,使用提引语在此时可以起到提示与间隔的作用。特别是在同一段落需要转韵时,更应注意此点。建议在转韵时尽量要使用提引词汇,以避免生硬与突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31. 押韵一定要平仄韵交替吗?每个韵至少要押几次?一韵到底行不?
    答:赋与近体诗不同,因篇幅较长,需要表述的内容较多,若通篇一韵,即显单调亦不能满足“韵随情转”的描述需求。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景而分别使用不同的韵,或平或仄需视情况而定。至于说一定要平仄韵交替使用,则无如此肯定的说法。相对而言,律赋出题韵时有平仄韵字相间交替者,然后依序为之。但唐宋律赋中亦有大量题韵并非平仄交替,或作赋时不依其题韵顺次者。笔者认为“韵随情转”是最佳转韵之法,无必要去强调平仄交替。所谓押韵,最起码一个韵要押一次才谓押韵,即要用两个韵字。通常一韵具体要押几次,则无法统一,短者押三五次即转,长者押十余次或更多亦可,此点上无定法。但仅押两字即转者,自古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3 23: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