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扶桑花开

赋文创作三十三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 赋文中的隔句是否必须走马蹄?
    答:隔句当然以遵循马蹄律为好,尤其是初涉赋文者,相严要求总比从宽开脱有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12. 赋文是否一定不能犯“八病”?
    答:不是。“八病”规定过细,但其声律应用原理是正确的。就实际来看,宜取其原理。“八病”在流传中各家对其细节理解亦有差异,尤其是“蜂腰”、“鹤膝”两病,争议颇多。“八病”涵盖“声韵调”三大部分,就辞赋而言,最宜取其“韵”与“调”的部分。大抵做到“同韵不相冲”,“同调莫相会”即可。实际应用中,作品完成后应多读,一旦稍有拗口者,即可用八病原理检测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13. 什么情况下赋文的开篇分别适合实写、虚写、破题之法?
    答:通常来说,中短篇幅较合适破题开笔。实写、虚写两法宜用在中长篇幅。不过在一个熟练作者的笔下,任何方法皆可自由调度变化。若是常常作赋之人,需多求变化为好,否则作品千篇一律的开篇,毕竟显得过于呆板。凡文章而言,皆当以灵活为法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14. 行文中的“发”与“送”有什么区别或联系?“发送”与“提引”又有什么区别或联系?
    答:“发”即若“夫”、“盖”之类,即发语,多用在句首。“送”即若“矣”、“也”之类,即送语,多用在句末。两者并无直接关联,用发语不一定就要用送语,反之亦然。而“提引”类的词汇,主要是用在意节的衔接上。大意节如段落与段落之间,小意节如同段的数句与数句之间。使需要表述的因果或递进等等关系清晰明了,这是提引类词汇的最大作用。“发送”与“提引”亦无必须或直接的关联,只是“发送”“提引”各自的功用不同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15. 辞赋如何避免写成“导游词”或“说明书”??
    答:概全不能精其一者,即易成为“导游词”或“说明书”。要避免此点,应在章法上多下功夫。立主骨,分隐脉,孰重孰轻等等问题,作者需在下笔前做好统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16. 写赋如何选韵?
    答:用韵较高的境界是“韵随心生”。有思有感而赋,随情随景应不存在选择问题。但就初涉者而言,可根据所需要描述的情景而做些选择。如表现风景优美,宜在平声韵上选;若是要表现慷慨激越,可在仄声韵上选。另同作诗相似,要注意避免哑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17. 辞赋骈句如何彰显古意?
    答:骈句的古意斑斓之象是除词汇古雅之外,虚词的使用亦在其中。“而、以、则、之”等等使用于句子中,除有诵读抑扬之效外,亦使得古味浓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18. 赋文如何具有赋味?
    答:所谓“赋味”应是指赋之独特韵味。而赋是最适合高诵的文体,具体表现在诵读节奏的起伏变化较多。实际应用中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应在句子中擅长使用虚词,此可收诵读起伏之效果;二是在诵读节奏上需与诗的节奏区分开来;三是在词汇使用上应向典雅风格靠拢。有此三者,赋味即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19. 如何避免写成“老干体”赋?
     答:这需要从立意、章法、炼词上下手。“老干体”的含义无非是指堆砌空洞口号,章法千篇一律,若于大字报式的文章。要避免这些弊端,需要全面的古典文学素养。多读古人名篇,多了解诸子百家思想是最佳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 写作山水赋、城市赋时若有大量的景观可写时,请问如何取舍?
     答:首先是立意定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定位来取舍。比如定位一个城市为“红色革命之都”,即当在副脉与隐脉安排上,在景观的选择上,皆以此为主。其余景观可粗略带过或直接放弃,否则易成喧宾夺主之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3 23: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