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整理,一字不改,便于自己寻找,看过的兄台直接揭过不用看内容。{:soso_e160:}
--------------------------------------------------------------------------------------------------
1,本人的诗值不了几两,只是承蒙各位版主抬爱,这春一组充其量算反季节销售,以量取胜,其中许多的句子均有待斟酌,这一点我有自知之明哈,劳格那丁君费神。多谢!
可能我歪打正着吧,这春一组,我发在四个论坛,两个论坛加精,一个论坛飘红,另一个上图片榜。实话实说我也不会装,有心指点我都会接受。我学平仄对联到写诗,满打满算就一年多俩月,只能算个初学者,能同时被各处推赞是破天荒头一回。如果我没记错,在吾爱网你曾有长篇大论,本人因看不惯顶过你,最后你无言以对直接删贴。所幸我自己对过的联,包括发过的歪诗和跟贴,空间都有记录在。
附:本人在你贴子的跟贴纪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也如此,楼主认为作者苏轼对该事物还没有感觉,也没有转化为诗的感受进行传达,是为说教。但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呢,可能会认为这正是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来描述庐山的切身感受。否则,把这首诗开个专贴,立个支持与反对便知分晓。
每一首诗,个人都可以发表个人看法,先注意评诗态度端正与否的问题,若苏轼地下有知,自己 “不识庐山真面目”被你套上伪诗与恶诗之名,作何感想。)
任何一个古典诗词爱好者,基本的修养应先具备,人品很大程度上能代表诗品。敢与发表诗评说苏轼的诗的,你不算第一个。敢于一出口便说苏轼的诗是伪诗恶诗的,君是第一个也。发表见解是各人的自由,但标新立异的同时,似乎博人眼球的功利心多了一些?就诗论诗都无妨,说不好就说哪里不好,心平气和,张弛有度。君还说什么人的欣赏能力有高低,认为自己的欣赏能力才是在金字塔尖的同时,最好先打听下别人是不是同样这般高看你呢?
今天圣诞节,就诗论诗就事论事,不带生气的哈,还是祝你圣诞快乐!握手。
2,
哈哈,我要是在意你一个人的评判标准,就不用学写诗了。我的诗是不咋样,我说了有自知之明,但决不会象你说的如此不堪。苏轼的诗你都看不上眼,这现如今还有哪个人的诗入得了你的眼,你是记恨在吾爱网,我驳了你的谬论,最后你无言以对直接删贴,至今心里不服是不?评诗可以,口不择言没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只能说明你学识实在有限。另外,打铁还要自身硬懂不?你搬些自己的硬通货出来让大家评嘛。
有一点兄台我要提醒你,搬书有何用,百度上有的是,再者,你搬书搬歪了,你搬出来的这些全是妇女闺怨诗,不要拿来和我这个作比较,我不写闺怨,麻烦你戴好老花眼镜,睁大眼睛看清楚噻。
呃,你的评判标准在自己看来是独步天下的,象我这种不入流的破诗在各个论坛被加精,会遗毒多少人?你得有救天下人于水火的侠义心肠,去各个论坛大声疾呼,抵制这些歪诗!对了,先告诉你,隔壁中国诗词论坛先是飘红,现在也加精了,你拐个弯过去就可以看到,二路汽车都不用赶。快去发表你正义的心声吧,完了我再告诉你另外两个加精推荐的论坛。唉,你看看,你现在都逼到我替自己打广告了,我要真出名了还得谢谢你哈!对于类似于象你这些闲的蛋疼的跳大神的主,我是很有耐心奉陪的。我再告诉你,吾爱网跳大神的主不止你一个,被我驳到无言以对的,也不止你一个,在不骂人的情况下,最后的结果,他也是和你一样删贴来掩饰自己的过错,为什么,理屈词穷。
好了,话有些多,你可以评我,正确与否没关系,我也可以评你,我给你列了以下三点:
一,如别人说的一样,你还不懂什么是绝句,没有入门。
二,酸葡萄心理。
三,标新立异想夺人眼球,求反对,反对的人多你便越出名噻。
我上面发给你的话你不正面回,多少有让人觉得你心虚。这里我再发给你,望你正面来辨论,道理越辨越明嘛,
3,
曾经在和另一人辨论时,我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博学,写诗有优势,但并不等于所有博识的人都能写出好诗,这两者之间不是等号。现在,我想在再加一句:同样道理,一个人博学,未必语言组织能力上就一定强,内存是多,但把内存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能有条有理让大家都接受,这是一个技术活,辨论也一样。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博学都写不出好诗,写不出好文章,难不成孤陋寡闻的人会写出好文章么?当然不会,话得分两头说。闭门造车当然没法写出好诗或文章来,我只是强调这中间的等号应值得怀疑。许多人,学富五车,典故人文烂熟于胸,诗词格律更不用说了,但他写一辈子诗,也写不出一首好的,这样的人,可不是一般的多。那么,得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写出好作品呢?那就是人的天赋的灵感,各种知识可以先天不足后天补,而天赋与灵感是后天无法弥补的,你不是练武的料,穷其一生,都无法打通任督二脉。你五音不全,任是你学一辈子音乐,都会走调,有的人连自己唱的好与否都不能分辨,偏喜欢指点他人,尽管他自己会说,我有这么多的音乐知识储备,我又是多么的喜欢音乐呀。但到头都不知,自己脑里缺的就是这根弦。(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本人初学平仄时,觉得写诗填词是个难事,对联凑几个字便觉很知足。不敢写诗,不敢填词,不说写得好与坏,而是压根不敢写。相信许多初学者都一样,看到论坛上的诗评,什么绝句N种写法,但凡有一丁点道理的,都打包全收,为什么,因为我不懂!自己不会写,自然也分不清好赖,形成不了自己的想法,对某些“高人”的论述,不明觉厉!只能人云亦云,多少装神弄鬼的人,靠忽悠赢得粉丝的点赞,毕竟被人一口一个老师叫着,多少享受。这一点,我想奉劝一些自以为是的人,诗无达诂,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没错,但搬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出来蒙人,还容不得别人反驳,往重了说,诗是国粹,误导新人那是有罪的!所以,你既然博学,你的观点一定要逻辑鲜明,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让人找不到空子,这就是开头说的,考验你的语言组织能力的地方。 评诗者和写诗者,是有不同的。有人摆出观点,说一个写诗的人,看太多的诗未必是好事,诗得要挑着看的。这话乍一听,有点歪,但细琢磨,不无道理。我表达下自己看法,诗看太多,动辄几千上万首,多少会限制你脑子里的思维定势,背得越多越熟,你写诗时脑子里冒出来想用的字句,都和前人不谋而合,正如掏烟的同时,你必定找打火机,这就是惯性。如果要加一句的话,诗是要挑着看的,而书是要多看的,还要看得杂。而一个评诗的人,天天就钻在古人的诗词里,翻阅量更大,看到最后,欣赏水平没多提高,把自己给弄残了,个别评诗者写不出好诗便是例证。 唐诗宋词是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世人皆知。评诗者爱搬,搬得多不显得自己学识多嘛。但你自己是否知道,唐诗的高度是总体来说的,而不是个体比个体,唐诗不是篇篇精采,今人的诗也不是首首垃圾,今人的好诗比许多泛泛的唐诗好的,海了去了!如果这点都没有悟透,就不要自称为一个评诗者。前人只学诗词文章,心无旁鹜,都是职业选手,今人还得学数理化英语一大把,起跑线上就输了,没有可比性。如果复古去掉其它科目,今人或许会比唐诗写得更精采也未可知。 老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满嘴跑火车,人人都会,由此可见,一个人有自知之明,是多么的重要啊。 以上是一个唐诗三百首都让他够呛的人信手所写,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