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辛勤

孟子

[复制链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70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7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3.政治思想
民本说: 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利益,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决条件。因此,天命在于民心而不在于君主,若君主无道,人民便可推翻他;但若君主有旨,人民便应谨守岗位。
法先王:孟子主张行仁政,必须效法先王(尧、舜、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的王道统治政治,这样便能把仁政施行于天下。
仁政与王道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必须先有仁心,然后方推行仁政。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仁政,是统一天下者必具备的条件。而仁政的具体表现,就是使国家给百姓安居乐业的王道,要实行王道,又要尊贤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70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4.德治观念
孔子论“仁”,是自觉的道德; 孟子的“仁”,则兼具教化的功能。君主应培养出德性,这是施行仁政的条件,故主张“有德者执政”。反对霸政 孟子提倡以德服人的仁政,反对武力服人的霸政,目的在减轻民生痛苦,缓和社会矛盾,故孟子主张“王道政治”,反对霸力服人。恢复井田制度 孟子认为理想的经济制度是“井田制度”。“井田制度”即土地为国家公有,国家授田人民耕种,但人民亦要助耕公田,当作纳税,因此,农民便有“恒产”(恒常固定的田产),国家自会安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70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5.道统观念
孟子时,更把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视为儒家的“道统”(一脉相承的知识系统)。从此,儒家的道统观念与儒家思想之间,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孟子的民本思想,行仁政的主张,一切以民心向背为标准。这套革命理论,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理论的创见,虽然此说缺乏现代的民主精神,却成为传统治制度中,抑制君权的合理性渊源。孟子“为民制产”的主张,更成为历代经济制度的最高理想,如隋唐的均田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70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6.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保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除《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70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孟子》中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
(一)《孟子》中的教育思想
孟轲(约前372一前289),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3岁丧父,幼年得力于母教。"孟母三迁"及"断机劝学"故事,成为家教佳话,广泛流传。孟轲"受业于子门人" ,曾游学于齐都稷下学宫。40岁以后,游说各国,到过宋、鲁、滕,梁等国,虽倍受礼遇,终因其政治主张与时势不合,"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而先后离去。最后再到齐国,被齐宜王聘为客卿,"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 。齐宣王不肯实行孟子建议,孟子遂告老还家。孟子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他第一次到齐都稷下时,可能已开始聚徒讲学。而最后一次到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 ,已是学生众多名躁一时的大师了。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晚年还乡,专意讲学,与弟子公孙丑、万章等编成《孟子》一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70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叹息自己出生太晚,
"未得为孔子徒也。" 司马迁说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子思是孔子嫡孙。子思的老师又是孔子高足曾参。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中"子思之儒"与"孟氏之儒"
实为师承关系,后世称之为思孟学派。战国时期,先有思孟学派,后有荀子学派,儒学得以大张。唐代韩愈倡儒学道统说,自尧舜以至于孔子,接续孔子的则只有孟子,这是韩愈有意扬孟抑荀。至此孟子为儒学正统传人成为定论。孟子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而孟子本人也是以孔子继承人和捍卫者自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70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子在新形势下发展了孔子思想。他在"诚"本体基础上,构筑起包括天道观性善论、仁政说、英雄史观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孔孟之道"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根基。思孟学派所发展的"心性之学"孕育了后来的
宋明理学。孔子、孟子的学说虽不行于当世,但是当封建制度确立需要相应的上
层建筑为之服务时,即刻受到重视,被确定为封建国家的正统思想,对我国封建
社会的发展,包括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70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7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游说各国及有关学术争鸣的情况,记录了孟子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主张,是研究孟子思想的最主要的文献资料。全书共7篇,261章,约35,000字。篇名取开篇首句中二、三字,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每篇又分上下,如《梁惠王上》《梁惠王下》等。盖自汉以来旧式版本全
书作14卷,即每篇上为一卷,下为一卷,合二卷为一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70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7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孟子》的篇数。《史记·孟荀列传》说是7篇,但是东汉应劭《风俗
通·穷通》及班固《汉书·艺文志》皆说为11篇。赵歧《孟子题辞》则说孟子"
着书七篇","又有外书四篇"。他只给七篇作注,认为外四篇似非《孟子》本真,
后世依放而托之也。"七篇流传至今,而外四篇早就亡佚了。今传《孟子外书》
四篇,清代学者已辨明为明人伪作,梁启超所谓"伪中出伪" 。看来,司马迁七
篇说是可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70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7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关于《孟子》的作者。历来有三派意见:
孟子自著说、孟子死后其学生编定说、孟子师生合作说。司马迁说:孟子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历代多数学者赞同司马迁之说,为师生合作派。自著派中如朱熹承认书中有孟子门徒笔墨,孟子曾加"删定",是靠近师生合作派的。学生编定派最主要的论据是,书中诸侯有死于孟子之后的,为什么也称谥?对此闫若璩解释说."卒后,书为门人所叙定,故诸王侯皆加谥焉。" 关于《孟子》的注释。最早有东汉赵歧的《孟子章句》,
《十三经注疏》即用赵注。以后注家纷纭,重要的有朱熹的注。古注中最好的是
清人焦循的《孟子正义》。今人杨伯峻有《孟子译注》,注释精当,可读性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2 00: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