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仁者

一张断代《平水韵》表何以通行五代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4-16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4-16 0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56

回帖

11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17-4-16 0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4-16 01:29
你自己回去看,狂顶了金筑子的四个旧帖还不算,还发这些烂东东,差不多满屏都成了声韵帖,声韵探讨还好说 ...

剥个精光成光猪

点评

又来耍流氓。离我远点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6 21: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7-4-16 08: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僵化的封建科举制度强推是元明两朝直至清朝中叶仍奉现实语音业已严重变异的《平水韵》为全国范围正统诗韵的主因。


南宋,元明几朝科举已不考试贴诗,南宋元明写诗用平水韵与科举无关。

点评

大家都时刻准备着,以备不时之需,不行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6 10: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7-4-16 08: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书于金朝末年暨南宋末年、毫无语音学意义、只有纸面上厘定平仄及韵部归属作用的《平水韵》表

……
南宋金科举中已不考诗赋,为什么仍然要编个《平水韵》?用当时流行的韵(即后来总结的词林正韵)作律诗不行吗?

点评

耐人寻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6 1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7-4-16 0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除非让格律诗成为社会上流行的诗体,否则新韵是不可能植入律诗中的,宋词用词林正韵,元曲用中原音韵,都是因这些体裁是社会上流行诗体,贩夫走卒人人可作,而律诗自唐以后一直是书斋的作品,不可能随时语而更改音韵。

点评

先生此言差矣!唐诗可是能读能诵能吟能唱的,宋诗也基本如此。格律诗沦为案头文学那是此后的事儿,也还有个过程的。 本该早就流行开来,只因元代以降,所谓平水韵格律诗逐渐只能看不能读了,才日渐式微,直至今日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6 22:18
把语言与音韵混起来,又是概念不清  发表于 2017-4-16 11:43
诗体乃载体,与用何种汉语语言无关。一是外在形式,一是表达方式。如演出话剧,话剧表演方式为外在形式,演员可普通话演出,也可用当地方言  发表于 2017-4-16 1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333

回帖

9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43
 楼主| 发表于 2017-4-16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4-16 01:29
你自己回去看,狂顶了金筑子的四个旧帖还不算,还发这些烂东东,差不多满屏都成了声韵帖,声韵探讨还好说 ...

金筑子毕竟有自己的东西——优劣姑且不论,寻找老金诚邀诗友到贵版那帖时,意外发现这几帖,感觉不错,顺便点赞一下,这不很正常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333

回帖

9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43
 楼主| 发表于 2017-4-16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4-16 08:17
首先,僵化的封建科举制度强推是元明两朝直至清朝中叶仍奉现实语音业已严重变异的《平水韵》为全国范围正统 ...

大家都时刻准备着,以备不时之需,不行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333

回帖

9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43
 楼主| 发表于 2017-4-16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4-16 08:43
成书于金朝末年暨南宋末年、毫无语音学意义、只有纸面上厘定平仄及韵部归属作用的《平水韵》表

……

耐人寻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333

回帖

9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43
 楼主| 发表于 2017-4-16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删就删吧,那里毕竟是你的而非老金的地盘嘛。你已干了几次踩着锅台上炕的事了,自然不差这一次嘛。你想把国学纵横打造成文化龙门阵第二,只得由你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6 02: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