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长乐屋主

再谈律诗格律解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13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3 10:36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3 08:20
晚唐《炙毂子》诗格里记载了讦调体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

明确说明七言律句的第六字平仄有规定,七言律句第六字对应五言律句第四字,说明五言律句第四字也是有平仄规定的,这以后来的246分明是一致的,你的四声二五分明法,有类似的理论吗?
由四声到平仄,是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即便你的说法成立,科举试律,初唐、盛唐、中唐早有。晚唐的理论,是无法限定初盛中唐的。讦调体,是被唐人认可的一种格式。或者说,讦调体是存在小毛病。对于【青蛇上竹一种色】,王睿既没说浮切不对,也没说是大病或大忌吧!四声二五分明法,来源于永明沈约和初唐元兢的【蜂腰】法。

点评

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 …… 关键在这句,说明当时律诗每字都有平仄定式,而不是四声定式。宋诗话载,律诗之作,用字平仄,世固有定体。亦可证唐宋即有和今天一样的平仄定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11: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13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3 10:43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3 08:30
素月【去】自有约【入】
待月【去】月未出【入】
况有【上】台上月【入】
……
你这月字怎么一会去声,一会又入声?这么不严谨,月本是入声,以上两句就违反四声二五法了。

声调两读,意义不变。允许【平、仄】,难道不允许【去、入】吗?

点评

同一含意,声调都可变,那还有什么格律,王力赵执信例诗也这样干过?月在平水韵表是去,入两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1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13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3 10:50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3 07:59
你的四声依据什么韵书定的?我没细看确不确,王力举八句律诗为例,没有举试贴诗,你也须得举八句律诗来证明你的四声二五法。

1、三羊依据的是康熙字典李引用的韵书。
2、王力举例,不例举试帖诗,本身就是错误。因为,唐朝的声律,唯一证据唯有唐朝的试帖诗最优说服力。

3、王力的32个大拗句,几乎都是举八句律诗为例的。(虽然没有这个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3 11: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3 10:09
由四声到平仄,是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即便你的说法成立,科举试律,初唐、盛唐、中唐早有。晚唐的理论,是无 ...

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

……
关键在这句,说明当时律诗每字都有平仄定式,而不是四声定式。宋诗话载,律诗之作,用字平仄,世固有定体。亦可证唐宋即有和今天一样的平仄定式。

点评

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 …… 关键在这句,说明当时律诗每字都有平仄定式,而不是四声定式。宋诗话载,律诗之作,用字平仄,世固有定体。亦可证唐宋即有和今天一样的平仄定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1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8-13 11: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3 10:40
声调两读,意义不变。允许【平、仄】,难道不允许【去、入】吗?

同一含意,声调都可变,那还有什么格律,王力赵执信例诗也这样干过?月在平水韵表是去,入两读?

点评

你没见过【平仄两读,意义不变】的字调吗?可怜无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12: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13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3 12:19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3 11:54
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
……
关键在这句,说明当时律诗每字都有平仄定式,而不是四声定式。宋诗话载,律诗之作,用字平仄,世固有定体。亦可证唐宋即有和今天一样的平仄定式。

【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最多顶破天是由四声进化到平仄不成熟的过渡说法,被命名为【讦调体】就是明证!24不同声,六朝刘韬就有这个说法。刘韬的24不同,是24平上去入的不同。【宋诗话载,律诗之作,用字平仄,世固有定体】,三羊真的没见到,如方便你可以将资料发来。宋朝有不等于唐朝就有,这个问题你比别人都要明白的。【今天一样的平仄定式】,就精神样子呢?依据可见史料,声律理论【上去入仄声,二四六分明】的最早说法是明朝。今人王力将【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叫做所谓的标准格式,其实这所谓的标准格式,是没有任何理论支持的。所谓的标准格式,只是【上去入仄声,二四六分明】声律格式的部分,而不是整体。依照部分论整体,实际就是典型的以偏盖面偏心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13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3 12:22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8-13 11:57
同一含意,声调都可变,那还有什么格律,王力赵执信例诗也这样干过?月在平水韵表是去,入两读? ...

你没见过【平仄两读,意义不变】的字调吗?可怜无知!
百度资料:

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者

醒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听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看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过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望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忘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点评

月,切韵平水韵都只读入声!元兢时代没有三羊韵去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12: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3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13 12:21
你没见过【平仄两读,意义不变】的字调吗?可怜无知!
百度资料:

月,切韵平水韵都只读入声!元兢时代没有三羊韵去声!

点评

危睡切。 (寘韻) 《曹植·七啓》世有聖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12:35
月,切韵平水韵都只读入声,能说明别的韵书,也是【只读入声】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3 1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13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3 12:27
月,切韵平水韵都只读入声!元兢时代没有三羊韵去声!

月,切韵平水韵都只读入声,能说明别的韵书,也是【只读入声】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3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月【入】自有约【入】
待月【入】月未出【入】
-------
你自己举的例:二五同声。月在切韵系统只读入声。今声才读去声!你这个理论才是新旧杂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6 04: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