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危阑独倚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诗词精粹》2016年丙申集本版作品收集帖

[复制链接]

1679

主题

5万

回帖

1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14591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清泉 发表于 2016-3-17 21:05
危阑独倚先生你好!幸会了。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欢迎龚老师常来指导,谢谢!
危阑独倚 微信号 guoyajun2689  欢迎诗友加入东坡赤壁诗词微信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9

主题

5万

回帖

1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14591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清泉 发表于 2016-3-17 21:07
好多年没玩过圈子了,程序很生疏了,不到的地方请多指点。

慢慢就习惯了,中华诗人在这里很活跃!
危阑独倚 微信号 guoyajun2689  欢迎诗友加入东坡赤壁诗词微信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9

主题

5万

回帖

1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14591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肖汉斌 发表于 2016-3-20 12:41
湖北/肖汉斌
寄情高远,因爱使然
  ——简析周大庆先生【写给孩子们的诗】二章

谢谢支持,问好肖兄!

点评

祝您开心愉快!问侯晚上好!感谢关注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25 20:30
谢谢亚军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25 20:01
危阑独倚 微信号 guoyajun2689  欢迎诗友加入东坡赤壁诗词微信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87

主题

34万

回帖

95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成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5194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3-25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危阑独倚 发表于 2016-3-25 12:30
谢谢支持,问好肖兄!

谢谢亚军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87

主题

34万

回帖

95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成联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5194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3-25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危阑独倚 发表于 2016-3-25 12:30
谢谢支持,问好肖兄!

祝您开心愉快!问侯晚上好!感谢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317

回帖

13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387
发表于 2016-3-29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雅斋先生 于 2016-3-29 09:47 编辑

安徽/崔通宝(不雅斋先生)


李德新《关山赏雪》赏析
不雅斋先生


关山赏雪
李德新
阴风一夜寒,飞絮漫重关。
古岭层层雪,荒村处处烟。
途通石崮寨,日落大安山。
远看屯仓水,苍茫天地间。

                李德新(1967--),安徽省来安县长山罗顶人,祖籍山东,其网名为“长山正德”或“正德”。正德是他作为佛门俗家弟子的“法号”,年轻时曾做教师,后从商,颇好文学,诗词功底很好,现任来安县“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会长”。
          《关山赏雪》这首诗是李德新先生写于2013221日。219日至20日,江淮大地,大雪纷飞。来安县城北群山都覆盖在茫茫的大雪之下。雪霁天青,苍山负雪,景色绝佳。一群爱赏雪景的旅友,在李德新先生的带领下,带着相机,驰车城北,进山赏雪。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样的一件事。
                因为大家是怀着喜悦与兴奋的心情进山赏雪的,所以,《关山赏雪》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愉悦的。首联“阴风一夜雪,飞絮漫重关”写天冷下雪,但是诗人用“阴风”二字,点出下雪的条件,这里的“阴”是“阴寒”的意思。“阴风”即是“寒冷的风”, 南朝宋诗人颜延之在《北使洛》诗中说“阴风振凉野,飞雪瞀穷天”; 宋朝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都是这个意思。十分寒冷的西北风,吹了一整夜,寒风裹着雪花漫天飞舞,覆盖了重重关塞。诗人在这里没有直说雪花,而是化用典故。南朝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言语》中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 谢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诗人在这里将“飞雪”直接说成“飞絮”,却并不让人感动突兀,因为诗题已经说明是“赏雪”。这“飞絮”不仅写出雪的纷纷扬扬之状,甚至还让人联想暮春“飘飞的柳絮”,在时间上,更叠加了一份层次感,在感觉上又增添一份美感。“重关”是险要关塞之意,明代曾棨在其诗《居庸叠翠》中说“重关深锁白云收,天际诸峰黛色流”,居庸关自是京北险要的地方,但是石崮山一带如今已看不出什么险要了,然而在屯仓水库修筑以前,这里却是古代的“险要的关塞”。石崮山与其西面的尖山形成对峙之势,两山之间曾是古代的重要驿道;从此处往南,就进入了丘陵平原一带,往北就进入了山中。先秦时代,这里是吴楚之疆界,这里一定是重要的隘口。石崮山南关曾有“隘都南门”碑一块,足为旧时屯兵的证据。南宋绍兴辛己年(1161年)金人南侵,宋人在山上筑垒以抵抗金兵,可以佐证。“重关”之上披着白雪,吸引爱赏雪景之人前来观赏。
                颔联“古岭层层雪,荒村处处烟”是写诗人眼前之景。“岭”前着一“古”字,使人觉得山多了一层历史的厚重之感;而“层层”二字,既有“岭”层迭的意思,又有雪一层又一层的意思。“层层”的雪覆盖着“古”老的岭,其中的意味自不待言。“荒村”二字,写出村庄的荒凉与萧条之状,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村庄既不荒凉,也不萧条,那诗人为什么要用“荒村”二字?还是因为雪,再“美好”的乡村经过大雪的覆盖,恁谁也看不出“美好”来,站在远处看,大雪封锁的山村,总是给人以萧条荒凉之感。但是诗人也知道,村庄并不“荒”,其后“处处烟”含蓄地透露出,大雪覆盖下的村庄里充满生机,家家户户在傍晚时分点火做饭,缕缕炊烟从大雪覆盖着的村庄升了起来,给寂静“荒凉”的村庄带来无限生气。再试想一下,一个荒村,怎么会“处处烟”呢?所以诗人的感受是,诗的意境与现实生活既矛盾着又统一着。
                颈联“途通石崮寨,日落大安山”是极美的一联。如果是颔联是写眼前之景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写更大更远的景象。“途通石崮寨”,写有道路通向“石崮寨”。前文说雪之层层,那怎么会看见“途”“通石崮寨”?看来,雪后,在通向“石崮山”之路上,早有人走过。“石崮山”是来安县的名山,“石崮呈祥”为古来安十景之一。山位于安徽省来安县城北15公里处的舜山乡石崮村,屯仓水库大坝之东端。石崮山,海拔166.7米。其顶部平敞,面积约8万平方米,可屯兵上千余人,山腰有跑马道环绕,山上曾经建有寺庙 ,但后来全部毁于战火,现在有些废墟依稀可见。与石崮山相关的故事,最为有名有两则。一是孝子苟与龄,苟与龄家在石崮山下。据《来安县志》(道光版)记载:苟与龄“志行高洁,事亲以孝闻……母殁,庐墓旦夕上食哭,日久靡间,紫芝十九茎生于墓门……宣和七年诏旌其门。”(《宋史·孝义传》)其二,明宣德四年石崮山一山民家中产两头驺虞,素质黑章,驯扰不惊,知县晁济、州守唐振将其献于朝廷,时任户部尚书的黄福上呈《瑞应驺虞颂》,遂得宣宗朱瞻基赏识。不管是灵芝还是驺虞,古人都认为祥瑞之兆,于是“十景”之一的“石崮呈祥”便诞生了。这么美好的地方,雪后一定会有许多人驱车前去观赏,汽车经过的道路在茫茫雪原的衬托下会分外清晰。“途通石崮寨”,正面的理解是道路通向石崮山,反过来,道路也是从“石崮寨”通向远方,那远方是哪儿呢,诗人抬头远看,只见“日落大安山”。雪霁,日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特别是雪后落日,银光泛红,色彩会显得更加绮丽。“大安山”又名“舜山、舜耕山、舜歌山”,在来安县城北10公里处,长约4.5公里,东西走向,相传“舜”曾在此耕耘,与樵夫对歌,故称“舜歌山、舜耕山”,为古来安十景之“舜歌樵乐”。大奄山中有一座古寺----尊胜禅院。该禅院始建何年难考,目前发现最早记载该禅院的是元至正五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七月十六日撰写的《尊胜院碑记》记载了该院的规模及兴衰过程。2005年县文物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规模性挖掘,200510月该遗址已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项重建,现还已经部分修复。诗人李德新是“居士”,是佛教信徒,其目光转向大奄山。大奄山是最为熟悉的地方,首先,他家罗顶距离大奄山不路十里路;其次,大奄山里曾留下过他的足迹,他曾不止一次去过大奄山,拜访过尊胜禅院。例如,20125月,也就是写作此诗的九个月前,诗人就与本地书法家王子俊、学者叶永寿、金石家尹永林等人去探访过大奄山,并写过一篇题为《古来安十景新探之四----舜歌樵乐》的文章,其文曰:“……山之西麓的吉祥庵,旧山门标题:尊圣禅院,今皆称此为尊胜禅院……”。夕阳西下,大雪压山,一片安宁静谧,充满着神秘的宗教氛围。禅院的钟声在傍晚时分会悠悠地响起,这又会引起俗家居士李德新先生想起什么呢?尽管现在可能听不到钟声,但是寺庙与钟声似乎总是连在一起的,再说,即使尊胜禅院有敲响了钟声,站在石崮山上的诗人也根本听不到。听不到,但却可以联想到。所以,这一联将不尽的意蕴都藏在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之中。这一联,上联写地上的道路通向远方,下联写天上的落日照着下界。颈联将颔联的景致推得更远更高更美!
                 尾联“远看屯仓水,苍茫天地间”则又将视角转了回来,但写法上又发生的变化。屯仓水库位于安徽省来安县北部,滁河支流来安河上游,属长江流域。屯仓水库于195810月动工兴建,1963年基本建成。库区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形特殊,自水库上游至坝埂石崮山脚下,形成喇叭口形。水库建设之前,这里有一个著名的小镇----屯仓镇,水库建成后,小镇就被淹没在水底,而水库却用原小镇之名来命名。又因屯仓水库就在舜歌山附近,现代人又将其改名为“舜歌湖”。舜歌湖内,一年四季,碧水粼粼,烟波浩渺。诗人站在石崮山上,放眼屯仓水库。雪后,环抱屯仓水库的群山皆白茫茫一片,只有屯仓水乌蓝乌蓝的,仿佛一玫深青色的玉石镶嵌在无边的白玉之中。地上一汪深青的湖水,四周是望不头的披雪群山,头顶是碧蓝碧蓝的天空,天地间还有一轮斜日。整个境界显得阔大,悠远,苍茫。所以,诗人以“苍茫天地间”五字结束诗词,应该是水到渠成。诗歌以景作结,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无边想象,体味此诗的深远意境,韵味无穷。写法上与前面的诗句有了变化。“远看屯仓水”是诗人立足石崮山上放眼看,有收束颌与颈联的意思,而“苍茫天地间”有收束全诗的意思,在“起承转合”上,“转”得自然,“合”的有力有味。
                《关山赏雪》这首诗,语言清新,节奏舒缓。语言上特别讲究对字的锤炼,“岭”前着一“古”字,将山岭与历史连在一起,透出山岭的历史厚重,给人以时间与空间结合的感觉;“村”前着一“荒”字,写出了雪后村庄的特色,尽管已经是“美好乡村”,但是经雪之后的村庄,不可能不透出一丝“荒”的味道,又用“处处烟”告诉读者,这里还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层层”与“处处”这一对“叠词”的使用,不仅使诗的语言读起来音韵浏亮,还拓展了诗歌的空间。“层层雪”是平面上延展,“处处烟”是垂直角度的开拓。雪的白,烟的灰,又色彩对比,十分鲜明。“途通石崮寨,日落大安山”一联,诗人用大写意的笔法,把雪霁霞残的壮观景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这本是极难写出的境界,但是诗人却能“状难写之景”尽在眼目前,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语言功力。诗写赏雪,节奏自然不宜过快,全诗读来,节奏舒缓,读者仿佛随诗人的笔触一路迤逦而行,慢慢赏雪,不疾不徐,让人感觉美好无比。
姓名:崔通宝(不雅斋先生)
地址:安徽来安三中(来安县塔山东路)
邮编:239200
手机:13637011080
QQ:8959975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4204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总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56
发表于 2016-3-31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意难会,神交古人(《佩兰诗话》之十)

当代的古体诗人们大约都有一个想穿越到古代的情结,想象中,或在秦汉,或在魏晋,或在唐宋,或在元明清,或在现代,与自己崇拜的诗人携手行吟——这抑或诗人的梦,抑或诗笔的梦。梦笔生花,花丛里总会有与我们神交的古代诗人。
   历代诗人都会有以下几个派别:摹古派,继承发展派,创新派。这里面包含着诗歌血脉的传承、延续、觉悟、反省、革新与创造,这里面有沟通、交流,也有争论与否定;有执着,也会有动摇;有成功,更会有失败。但是,无论怎样,都不会离开诗的根本。因为,诗就是诗,有她的唯一性。
    在中国文化创意论坛里且行且吟,我一直在探寻与古代诗人距离最近的当代诗人,一直在梳理当代古体诗歌创作与古代诗人创作的交汇点,一直在思索当代古体诗歌的前途,这种心情是迫切而焦灼的,有时甚至令我辗转反侧。
可以说,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换句话说,没有对古代诗歌传统的继承,当代古体诗歌创作的根基就会不稳固,就会失去根本和灵魂。
    于是,在当代古体诗歌创作的路上,就固执地走来一群诗人,他们不管穿着如何,心都是古代的心,诗笔下写出的都是古代的地名、人、事、物、甚至是古人的思想,完完全全地把自己设置在了古代。
    同样,还有一群人,比上面提到的那群人走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他们行走在从古以来一直延续的中华大地上,在采摘历史的同时,还会播种下自己的种子,然后精心地呵护,陪伴着种子生根,发芽,慢慢成长。
    与此同时,另一群特立独行的诗人也在路上,他们以古体诗歌为载体,纵横恣睢,摩登当代,成了新时代吃螃蟹的古体诗人。
    在这里,我不想去评说上述三群诗人的得失,因为我至今还走在他们的身后,一直在仰视着他们,在摸索他们的足迹,对他们始终致以深深的敬意。
   不再絮叨事了,还是看诗吧。
   
      ——慕虹生先生有一组《琅嬛纪事诗》,至今已突破50篇,并且正渐佳境,其势劲健,大有直追龚定庵的《已亥杂诗》之势,现在,请恕我冒昧摘取其中的四首,并略作浅薄的赏析:
     过午云寒弄晚阴,黯然尘梦讶琴音。客来闲问凄凉事,堪叹红楼赤子心。
     兰生小注:此首乃祭评“红楼才子”林昭之作。过午却云寒,乃以寒心之境写伤心之人,此处见映衬之法。承句紧接而出尘梦琴音之事,最惊心动魄的是第三句,句中“闲问凄凉事”之语一出,道尽世态变迁人心冷暖,淡淡五字却满风云,其逼出末句的沉重叹息。景事浑然,以情运笔,淋漓间是泪,是血。古代惋怀人物之作多此种作法。
    酥雨清芬醉赠酬,新春消遣雅风讴。羡君也入毛边党,茗啜烟薰酒不留。
    兰生小注:此在继承与发展之间。一时之感喟也。
    白足尘寰泯凯讴,蓬瀛庙食福曾修。几回牙祭三头鲍,烹出金龙粤海秋。
    兰生小注:此首有李白诗风,但豪迈流畅逊之。
    游心古癖猎奇何?住灭红尘显隐多。桃李风回琴韵细,邀来春梦谒摩柯。
    兰生小注:此首隐隐然仓央嘉措焉。
    慕虹生先生的诗随意间经营着心韵,看似未用力处其实乃用力最大处,此为举重若轻。
    再看留取残荷先生的诗,又有其独特气质。据了解,先生为诗多年,潜心磨砺自然非同凡响,更可贵者,先生擅于评诗,故而作诗板眼分明,内力十足,颇有古人风范。
    限于篇幅,留取残荷先生的诗我摘取了五首,但愿能收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目的。
    剑门关外雨沙沙,隐隐前山一缕霞。万古谁开苍戯口,小桃闲补两三花。
   
    诸葛驱驰何有愧,子胥魂魄更无依。百年谁悯干城泪,每到秋风一洒衣。
   
    惭愧褒难贬亦难,论文何须苦茶庵。几人沧海真无恙,端要随时理布帆。
   
    萤光醒眼是何村,疾掠路牌望不真。长共月悬灯一点,可能亦有未归人。
   
    江湖心事总多违,白雁南飞准拟归?摇落江山风雪夜,不胜慈母劝加衣。
   
    ——诗人写诗以近唐为荣,大家欣赏这五首诗的时候,是否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里面的唐之韵我们原来是那么的熟悉,真应了一句经典的诗评:好诗似曾相识!这五首诗,我们在唐诗里是不是都能找出相似的来?当然,这里面还有些黄仲则诗的味道。“气质相同,诗愈相近。”就是说的这种情形吧。
    慕、留两位先生的诗已经“颇具规模,并大有可观”了,他们已经可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了。
落笔便古,乃诗人之本色。
    下笔无碍,乃诗人之气韵。
    运笔成彩,乃诗人之才具。
    出笔而有自家面目,乃诗人之翘楚。
    搁笔时人生亦如诗,乃真诗人也!
    唐人作诗,我们在看,在叹,在赞。
    我们作诗,唐人也在看吗?
    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拥有唐人遗传的魂魄和血脉,拥有有唐一代诗人的神韵余响。
    唐代至今,已有近一千二百年的距离,这个距离足以让李白写一首旷世长诗,足以让我们追逐太久。
让我们都安静下来,静静倾听那发自唐朝的声音:
    ——写诗吧!

点评

兄方便时加我Q751739433,或微信liuqucanhe4041,具体再聊:)  发表于 2016-10-19 09:45
才看到听兰兄大评中选了拙作,多谢谬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9 09:44
谢谢支持,请将通联情况附后一并交到主收集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5 2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回帖

7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9
发表于 2016-5-20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要 与 三 不 要
---诗歌语言管见

作者/龚仲达(网名月下清泉)

高尔基说:“语言这东西虽不是蜜,却能粘合起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载体,作品的高下优劣,无不与语言休戚相关。诗歌对语言的要求更高更严。
窃以为写好诗歌,在语言上须遵从“三要三不要”的原则。
一、要平实自然,不要华丽做作
我们之所以把唐诗称为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有很多原因值得探讨。语言的平实自然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唐诗听了就懂,宋诗读了能懂,现在有的诗读了十遍还不一定懂。虽不乏尖刻,却也一矢中的。
诗歌的语言首先应该讲求视觉的清新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这种美就是唐诗语言最大的共性—“诗中有画”,清新自然的美。但我们也不能刻意地去描画。自然往往出于无意,不自然往往出于刻意。如果把所有的绚丽的颜色,美丽的辞藻在同一人事,同一首诗里都用上。就像一个虽爱漂亮却不懂审美的女子,把几款最漂亮的衣服全都穿在身上,那样所有的美丽将荡然无存。
同时要讲求语言的浅显明白。不要用生僻的字词,不要生造词语,尽量少用典故,甚至不用典故,尤其不要用生僻的典故。“用僻典如请生客”(袁枚语)。难字、生词、僻典,无疑都会成为审美的障碍。
限于古体诗词的音节和字数,创作中不可避免地要自造一些词语,但切忌粗制滥造(即生造词语)。对不要生造词语的问题,博友“老汪的牢骚”先生提了很好的意见,他说:“有些(生造的词语),在文章中,口语中使用都很不顺,在诗词中应用,就更不顺了。 另外,(古汉语中以单音词居绝大多数),每个字就是一个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现代汉语中(双音词占绝大多数),很多词语,拆解后只用其中一个字,就不通了。”这种弊病,也是我们这些业余诗歌爱好者们应极力注意避免的。
还要追求韵律上的和谐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杜工部“新诗改罢自长吟”,就是为了极力的追求诗韵律的和谐,即诗歌的音乐美。一首诗写完以后,我们很有必要朗诵几遍,哪儿有梗阻,哪儿就需要修改。
二、要推陈出新,不要拾人牙慧
古人曰:“陈言务去。”又曰:“死蛟龙不若活老鼠。”一首诗如果没有找到最新颖、鲜活而准确的语言去表达,尽管题材再好,立意再深,也会黯然失色。语言的鲜活或陈腐,事关诗的生死。
诗的语言应鲜活,而不应僵死。何谓“死”与“活”?
1、千篇一律为死,个性鲜明为活。如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那一支个性鲜明靓丽的红杏,千百年来,引发了读者几多丰富绚丽的遐想。 
2、填书塞典为死,抒写灵性为活。如高蟾《上高侍郎》“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将一种虽落寞而无怨的坦荡襟怀表达得物我两忘,寥寥14字,比几箩筐生涩枯燥的说教还管用得多。
3、喑哑滞涩为死,铿锵流畅为活。如王昌龄《从军行》“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声调高响,如黄钟大吕,有金石之音。
4、模仿因袭,落人窠臼为死;在人言外,在人意中为活。如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归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转合两句绝无模仿因袭,极为独到精妙。“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样的细节,恐怕不止张籍一人经历过,却只有张籍一个人将它变成了诗的语言,足见他捕捉细节的慧眼独具;然而,诗中那挥之不去的乡愁,梦萦魂牵的期盼,又何尝不是万千游子的共同感受。堪称“在人言外,在人意中”。在人言外有大智慧,见作者慧眼独具;在人意中靠真性情,令读者感同身受。
唯有鲜活的语言,方能准确地表达出诗人个性独具的情怀,微妙纯真的志趣,不可重复却又能引发读者共鸣的人生感悟。
三、要雅俗共赏,不要偏执一端
诗需有品,诗如其人。语言的高雅与粗俗也是人品与诗品的外在表现。刻意追求极端高雅的人,往往目中无人,和者甚少,落落寡合,独往独来,虚荣心极强,这类人中说不定有天才;而沉迷于粗陋低俗语言描绘的人,往往耽于感官的幻想和刺激,浮躁轻狂,心神不定,这类人亦不乏追捧者。
语言的最佳境界是雅俗共赏。宋代禅师克勤有一首看起来是艳诗,其实是禅诗的名作,诗曰:
金鸭香销锦绣帷,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食色性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为悦己者容”,存天理,灭人欲,自然自欺欺人,可笑可憎。但床第之事,点到为止足矣,“只许佳人独自知”,就算得上是雅俗共赏了。常言道:“有的事儿想的得,说不得;有的事儿,说的得,做不得;有的事儿即使是做了,也说不得,更写不得。”并无什么文化的平庸之人,都知道这个想事、做事和说事的潜规则。戴着桂冠,追求唯美的诗人在写诗的时候更应该遵循这个潜规则。如对床第之事,纯自然主义地大书特书,津津乐道地精雕细刻,洋洋自得地公开发表,那未免太猥琐荒淫,俗不可耐,与诗人的称号相去太远了。
从这首禅诗里,我们也许能领悟到语言雅和俗的度该如何把握吧。

点评

谢谢支持。需要通联情况附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5 22: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回帖

7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9
发表于 2016-5-20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夏爱菊社长、郭亚军社长和各位老师文友晚上好!发拙作一篇,如蒙
拨冗赐教,幸甚至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9

主题

5万

回帖

1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14591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清泉 发表于 2016-5-20 21:01
三 要 与 三 不 要
---诗歌语言管见

谢谢支持。需要通联情况附后。
危阑独倚 微信号 guoyajun2689  欢迎诗友加入东坡赤壁诗词微信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8 1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