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30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浏览《岁月有痕》,也觉不无商榷之处,如张兄写人的那几篇,尚难见到呼之欲出的,独具个性的典型人物形象。须知文学价值之首选就在于能否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也许是同一类文体写的太多太熟,容易形成自己的套套的缘故吧,48篇游记散文仿佛也有一套固定的模式。杨钧在《草堂之灵•避熟》里说过一段耐人寻思的话:“余初学画,生拙之味正多,每有画家难得之境;今则动笔成画,经意不经意皆成画,而习气渐生。因此而知习气之来,由于太熟。故避之诚为难事。余敢以逆力二字为避熟之诀。”诗文也应避免太熟,太熟则易落自己的旧套,需要逆力而行,破除自己的熟套路。依套套而做文章,就算是大家,如杨朔的游记散文,也不失为以一种遗憾。看花容易做花难,班门弄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