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夏爱菊

龚仲达作品集

[复制链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语言应鲜活,而不应僵死。何谓“死”与“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1.千篇一律为死,个性鲜明为活。如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那一支个性鲜明靓丽的红杏,千百年来,引发了读者几多丰富绚丽的遐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2.填书塞典为死,抒写灵性为活。如高蟾《上高侍郎》“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将一种虽落寞而无怨的坦荡襟怀表达得物我两忘,寥寥14字,比几箩筐生涩枯燥的说教还管用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3.喑哑滞涩为死,铿锵流畅为活。如王昌龄《从军行》“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声调高响,如黄钟大吕,有金石之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4.模仿因袭,落人窠臼为死;在人言外,在人意中为活。如张籍《秋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归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合两句绝无模仿因袭,极为独到精妙。“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样的细节,恐怕不止张籍一人经历过,却只有张籍一个人将它变成了诗的语言,足见他捕捉细节的慧眼独具;然而,诗中那挥之不去的乡愁,梦萦魂牵的期盼,又何尝不是万千游子的共同感受。堪称“在人言外,在人意中”。在人言外有大智慧,见作者慧眼独具;在人意中靠真性情,令读者感同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唯有鲜活的语言,方能准确地表达出诗人个性独具的情怀,微妙纯真的志趣,不可重复却又能引发读者共鸣的人生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要雅俗共赏,不要偏执一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需有品,诗如其人。语言的高雅与粗俗也是人品与诗品的外在表现。刻意追求极端高雅的人,往往目中无人,和者甚少,落落寡合,独往独来,虚荣心极强,这类人中说不定有天才;而沉迷于粗陋低俗语言描绘的人,往往耽于感官的幻想和刺激,浮躁轻狂,心神不定,这类人亦不乏追捧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7 0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