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辛勤

[曲赋] 《巴蜀辞赋学院》二期辞赋班开课了!

[复制链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34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3-3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蜀学院辞赋基础班第2课作业
一、下面是一篇赋文,请结合讲义完成下列作业:
1、什么叫壮句,试找2例说明之。
答:1、壮句:三字单句对。
秋入画,月共诗。黄花绽,白发添。
2、什么叫紧句,试找2例说明之。
答:紧句: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
大地回春,天高转绿。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3、什么叫长句,试找2例说明之。
答: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
扬天地之真,弘本性之善。
修精神之美,抒家国之情。
4、壮、紧、长三种句式使用时要注意哪些?
答:壮、紧、长三种句子的用法以字少者居上,多者居下。常例为紧、长、隔以次相随,壮亦用在关窍处,不适合开篇或尾结。但长句有五、六、七字的,八、九字的,不要相连使用,应与其他句式交替使用。
5、隔句有几种?有什么特点?
答:隔句有六种类型,分别是轻隔、重隔、疏隔、密隔、平隔和杂隔‌‌。
①轻隔,前四字后六字。②重隔,前六字后四字。③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④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⑤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字或五字至七字。⑥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或颠倒。
隔句特点:①单边都有两个分句,共4个句子,四个句子却是两两相对,由两组骈句组成。②四个分句句脚必须符合马蹄律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③四个分句中1跟3,2跟4相对,并且四句的意思相近或相对,但不是两两相对的分开体,而是四句意义相互连在一起的交互对偶。1、3为主,2、4为辅。④隔句必须有分号,即前两个分句和后两个分句之间要有“;”表示,因为它是骈句句式的标志。
‌(1)、‌相隔一句对仗‌:隔句是指在文学创作中,每两句或每四句之后,下一句或下一四句形成对仗关系。这种对仗形式在赋文中尤为常见,能够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增强表现力和艺术魅力‌:通过隔句对仗,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得到丰富,艺术魅力也得到提升。这种形式使得作品在表达思想情感时更加流畅自然,同时也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
(3)、‌句子结构的灵活性‌:隔句对仗不仅限于赋文,还广泛存在于各种文学作品中。它能够使句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文章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增强文章的美感‌。
(4)、‌平仄规律‌:隔句的平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这种排列方式使得句子在读起来时有节奏感,符合汉语发音的特点‌。
6、什么叫漫句?古偶句是骈句还是漫句?
答:漫句‌,也称为散句,是指不需要对偶的句子。其特点是形式自由,不严格要求对仗和韵律,可以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古偶句是骈句。
7、什么是发语,送语?发送起什么作用?
答:1、发的概念及种类
发,又叫“发语词”,发语词是文言句首常见的语言现象,它经常放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
发语的用法:
1)“原始”,探索事物起源,原始发项。如:“吾尝文战将北,羁游极西”,这里的“吾尝”就是发送类中的“原始”。
送,又称“送语”,“者也”、“而已”、“哉”之类也。如:“岂如扣角匡坐,且悲歌于白水;寻山小住,止危途于翠屏而已哉”,这里的“而已哉”即为“送”语。送语主要用在文章末尾,起感叹作用,主要使用在文赋中。一般律赋、骈赋、骈文不用。
8、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提引词‌是指在文言文或骈文中,用于连接段落或句子,引导下文或总结上文的词语。
提引词的特点:
①提引词均为一些文言语气词,或是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
②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的都有,当然,四字以上的也偶可见之,只是比较少。
③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的使用,是赋文与诗词最明显的区别。
③一字的“提引”多用于发篇或句与句之间承接,二三四字及以上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段落与段落之间,也就是另起段落的开头。
二、下面是一篇赋,请在括号里说明这个句子是哪种句式。
渔父辞剑赋(以“济人之急,取利诚非”为韵)
宋言(唐)
彼子胥兮亡命江湄,赖渔父兮停桡(ráo)在兹(八字长句)。既横流而济矣,因解剑以酬之(六字长句)。厚意殷勤,何惜千金之器;高情特达,竟陈三让之辞(轻隔)。稽其去国无途,迷津独立(紧句)。前临积水之阻,后有追兵之急(六字长句)。踌蹰而鹤发相哀,顾盼而渔舟可入(七字长句)。忧心尽展,凭刳(kū,从中间破开再挖空)木以何虞;渡口虽遥,挂轻帆而已及(轻隔句)。
繇(yáo,古同“由”)是拂拭青萍,披陈素诚(提引词紧句)。念险难以知我,顾提携而赐卿(六字长句)。拔三尺之荧荧,波间电落;横七星之凛凛,掌上风生(重隔)。叟乃莞尔兴言,搘zhī(同支)颐话志(长句)。本期浩淼以排难,讵(jù,岂、怎)可怆惶而徇利(七字长句)。酬仁报惠,诚多公子之心;害义伤廉,且异老夫之意(轻隔)。
况乎楚令方急,严刑且陈(提引词紧句)。尽索奔亡之党,先诛隐匿之人(六字长句)。若以爵禄为念,荣华是亲(提引词紧句)。则械尔躬而赴国,持尔剑以防身(提引六字长句)。整棹西归,自受执圭之赏;论功北面,宁亡切玉之珍(重隔)。盖由恻隐为心,艰危是济(提引紧句)。方图散发之乐,岂假吹毛之锐(六字长句)。情高而俗虑难量,语罢而鸣桹(láng,船舷赶鱼入网木棍)忽逝(六字长句)。连环吐月,空临玉匣之间;一叶乘风,渐入寒烟之际(轻隔)。
岂不以识达精微,言穷是非(提引紧句)。弃霜刃以长往,弄云涛而不归(六字长句)。寂寞岩烟,沉东流之渺渺;凄凉浦树,含落日以依依(轻隔)。异乎义立一朝,名超万古(提引紧句)。决云之异状徒逞,皎日之深诚不取(七字长句)。则知美范蠡(越国军事家)而述鲁连(齐国合纵家),信斯人之可伍(散句)。
三、请在下面的赋中找出3个提引词,并说明它们在起承转合方面起的是什么作用。                              
白鹦鹉赋
(以“容日上海,孤飞色媚”为韵)  
王维(唐)
    若夫名依西域,族本南海。同朱喙(huì,鸟兽的嘴)之清音,变绿衣于素彩。惟兹鸟之可贵,谅其美之斯在。
夫其入玩于人,见珍奇质。狎兰房之伎(jì)女,去桂林之云日。易乔枝以罗袖,代危巢以琼室。慕侣方远,依人永毕。托言语而虽通,顾形影而非匹。经过珠网,出入金铺。单鸣无应,双影长孤。偶白鹇(xián)于池侧,对皓鹤于庭隅。愁混色而难辨,愿知名而自呼。明心有识,怀恩无极;芳树绝想,雕梁抚翼。时衔花而不言,每投人以方息。慧性孤禀,雅容 非饰。含火德之明辉,被金方之正色。
  至如海燕呈瑞,有玉筐之可依;山鸡学舞,向宝镜而知归。皆羽毛之伟丽,奉日月之光辉。岂怜兹鸟,地远形微。色凌纨 (wán,细的丝织品)质,彩夺缯(zēng,丝织品)衣。深笼久闭,乔木长违。傥(同倘)见借于羽翼,与迁莺而共飞
若夫:发篇引起下文。原始——文中段落发起用语。
夫其:承上启下,段落中句子的承接发起的用语。
至如:起寓——文章开头或结尾的段落发起用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34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3-3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蜀学院辞赋基础班张倩侬第2课作业

一、下面是一篇赋文,请结合讲义完成下列作业:
1、什么叫壮句,试找2例说明之。
答:就是三字单句对。
例:究笔精,穷旨趣。
       四美具,二难并。

.2、什么叫紧句,试找2例说明之。
答:是四字单句对,是四六常式。
例:春暖花妍,绿烟枝荡。
       玉沙融化,天宇艳阳。
3、什么叫长句,试找2例说明之。
答:是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
  例:郁郁哉溢目之黼黻,洋洋乎盈耳之《韶》武。
可以润色鸿业,可以发挥亮猷。
4、壮、紧、长三种句式使用时要注意哪些?
答:壮句:通常辅以引发,承接及过渡词语。宜用于关家处(即段落中,)忌多用在辞赋中不能连续使用。
   紧句:可以两对一起用,用于开篇发端,也可用于任何段落中,不宜在段尾。开篇用紧句可以不加提引句,换段、换内容、换韵时要加提引句。一个段落中不连续使用,最多二骈,不能三骈。
   长句:不在开篇使用,常例紧长隔以次相随。
5、隔句有几种?有什么特点?
答:隔句有六种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重隔:前六字后四字。
    疏隔:前3字后五至八字。
    密隔:前5到8字后六至九字。
    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前后四字五字至七字。
     杂隔:前4字后五、七.八字不限。
6、什么叫漫句?古偶句是骈句还是漫句?
答:漫句即散句,不需要对偶的句子,少则三、四字多则二、三句。古偶句是漫句。漫句不使用在赋文的中间,放在开篇或每段的首句或尾句。古偶句因为不符合后来的骈句严格要求,辞赋界把它划分为漫句。
7、什么是发语,送语?发送起什么作用?
答:又叫发语词,是文言句首常见的语言它经常放在句首表示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8、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用于整句的开头,也就是用在骈句上句的开头。提引词不需要对偶,提引词一般1一4字。换段、换内容、换韵都要用提引词。在同一赋中一般提引词不能重复使用,在赋文中起承转合作用。
二、下面是一篇赋,请在括号里说明这个句子是哪种句式。
渔父辞剑赋(以“济人之急,取利诚非”为韵)
宋言(唐)
彼子胥兮亡命江湄,赖渔父兮停桡(ráo)在兹(8字长句)。既横流而济矣,因解剑以酬之(6字长句)。厚意殷勤,何惜千金之器;高情特达,竟陈三让之辞(杂隔)。稽其去国无途,迷津独立(重隔)。前临积水之阻,后有追兵之急(6字长句)。踌蹰而鹤发相哀,顾盼而渔舟可入(7字长句)。忧心尽展,凭刳(kū,从中间破开再挖空)木以何虞;渡口虽遥,挂轻帆而已及(杂隔)。
繇(yáo,古同“由”)是拂拭青萍,披陈素诚(重隔)。念险难以知我,顾提携而赐卿(6字长句)。拔三尺之荧荧,波间电落;横七星之凛凛,掌上风生(重隔)。叟乃莞尔兴言,搘zhī(同支)颐话志(重隔)。本期浩淼以排难,讵(jù,岂、怎)可怆惶而徇利(7字长句)。酬仁报惠,诚多公子之心;害义伤廉,且异老夫之意(轻隔)。
况乎楚令方急,严刑且陈(紧句)。尽索奔亡之党,先诛隐匿之人(6字长句)。若以爵禄为念,荣华是亲(重隔)。则械尔躬而赴国,持尔剑以防身(6字长句)。整棹西归,自受执圭之赏;论功北面,宁亡切玉之珍(轻隔)。盖由恻隐为心,艰危是济(紧句)。方图散发之乐,岂假吹毛之锐(
6字长句)。情高而俗虑难量,语罢而鸣桹(láng,船舷赶鱼入网木棍)忽逝(7字长句)。连环吐月,空临玉匣之间;一叶乘风,渐入寒烟之际(轻隔)。
岂不以识达精微,言穷是非(紧句)。弃霜刃以长往,弄云涛而不归(6字长句)。寂寞岩烟,沉东流之渺渺;凄凉浦树,含落日以依依(轻隔)。异乎义立一朝,名超万古(紧句)。决云之异状徒逞,皎日之深诚不取(7字长句)。则知美范蠡(越国军事家)而述鲁连(齐国合纵家),信斯人之可伍(漫句)。
三、请在下面的赋中找出3个提引词,并说明它们在起承转合方面起的是什么作用。                              
白鹦鹉赋
(以“容日上海,孤飞色媚”为韵)  
王维(唐)
    若夫名依西域,族本南海。同朱喙(huì,鸟兽的嘴)之清音,变绿衣于素彩。惟兹鸟之可贵,谅其美之斯在。
夫其入玩于人,见珍奇质。狎兰房之伎(jì)女,去桂林之云日。易乔枝以罗袖,代危巢以琼室。慕侣方远,依人永毕。托言语而虽通,顾形影而非匹。经过珠网,出入金铺。单鸣无应,双影长孤。偶白鹇(xián)于池侧,对皓鹤于庭隅。愁混色而难辨,愿知名而自呼。明心有识,怀恩无极;芳树绝想,雕梁抚翼。时衔花而不言,每投人以方息。慧性孤禀,雅容 非饰。含火德之明辉,被金方之正色。
  至如海燕呈瑞,有玉筐之可依;山鸡学舞,向宝镜而知归。皆羽毛之伟丽,奉日月之光辉。岂怜兹鸟,地远形微。色凌纨 (wán,细的丝织品)质,彩夺缯(zēng,丝织品)衣。深笼久闭,乔木长违。傥(同倘)见借于羽翼,与迁莺而共飞。
答:若夫用在了文章开头。夫其用在换内容。
至如用在换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34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蜀学院辞赋基础班第二课作业(龚循泽)
一、下面是一篇赋文,请结合讲义完成下列作业:
1、什么叫壮句,试找2例说明之。
答:1、壮句:三字单句对。
秋入画,月共诗。黄花绽,白发添。
2、什么叫紧句,试找2例说明之。
答:紧句: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
大地回春,天高转绿。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3、什么叫长句,试找2例说明之。
答: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
扬天地之真,弘本性之善。
修精神之美,抒家国之情。
4、壮、紧、长三种句式使用时要注意哪些?
答:壮、紧、长三种句子的用法以字少者居上,多者居下。常例为紧、长、隔以次相随,壮亦用在关窍处,不适合开篇或尾结。但长句有五、六、七字的,八、九字的,不要相连使用,应与其他句式交替使用。
5、隔句有几种?有什么特点?
答:隔句有六种类型,分别是轻隔、重隔、疏隔、密隔、平隔和杂隔‌‌。
①轻隔,前四字后六字。②重隔,前六字后四字。③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④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⑤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字或五字至七字。⑥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或颠倒。
隔句特点:①单边都有两个分句,共4个句子,四个句子却是两两相对,由两组骈句组成。②四个分句句脚必须符合马蹄律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③四个分句中1跟3,2跟4相对,并且四句的意思相近或相对,但不是两两相对的分开体,而是四句意义相互连在一起的交互对偶。1、3为主,2、4为辅。④隔句必须有分号,即前两个分句和后两个分句之间要有“;”表示,因为它是骈句句式的标志。
‌(1)、‌相隔一句对仗‌:隔句是指在文学创作中,每两句或每四句之后,下一句或下一四句形成对仗关系。这种对仗形式在赋文中尤为常见,能够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增强表现力和艺术魅力‌:通过隔句对仗,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得到丰富,艺术魅力也得到提升。这种形式使得作品在表达思想情感时更加流畅自然,同时也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
(3)、‌句子结构的灵活性‌:隔句对仗不仅限于赋文,还广泛存在于各种文学作品中。它能够使句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文章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增强文章的美感‌。
(4)、‌平仄规律‌:隔句的平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这种排列方式使得句子在读起来时有节奏感,符合汉语发音的特点‌。
6、什么叫漫句?古偶句是骈句还是漫句?
答:漫句‌,也称为散句,是指不需要对偶的句子。其特点是形式自由,不严格要求对仗和韵律,可以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古偶句是散句。
7、什么是发语,送语?发送起什么作用?
答:1、发的概念及种类
发,又叫“发语词”,发语词是文言句首常见的语言现象,它经常放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
发语的用法:
1)“原始”,探索事物起源,原始发项。如:“吾尝文战将北,羁游极西”,这里的“吾尝”就是发送类中的“原始”。
送,又称“送语”,“者也”、“而已”、“哉”之类也。如:“岂如扣角匡坐,且悲歌于白水;寻山小住,止危途于翠屏而已哉”,这里的“而已哉”即为“送”语。送语主要用在文章末尾,起感叹作用,主要使用在文赋中。一般律赋、骈赋、骈文不用。
8、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提引词‌是指在文言文或骈文中,用于连接段落或句子,引导下文或总结上文的词语。
提引词的特点:
①提引词均为一些文言语气词,或是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
②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的都有,当然,四字以上的也偶可见之,只是比较少。
③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的使用,是赋文与诗词最明显的区别。
③一字的“提引”多用于发篇或句与句之间承接,二三四字及以上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段落与段落之间,也就是另起段落的开头。
二、下面是一篇赋,请在括号里说明这个句子是哪种句式。
渔父辞剑赋(以“济人之急,取利诚非”为韵)
宋言(唐)
彼子胥兮亡命江湄,赖渔父兮停桡(ráo)在兹(八字长句)。既横流而济矣,因解剑以酬之(六字长句)。厚意殷勤,何惜千金之器;高情特达,竟陈三让之辞(轻隔)。稽其去国无途,迷津独立(紧句)。前临积水之阻,后有追兵之急(六字长句)。踌蹰而鹤发相哀,顾盼而渔舟可入(七字长句)。忧心尽展,凭刳(kū,从中间破开再挖空)木以何虞;渡口虽遥,挂轻帆而已及(轻隔句)。
繇(yáo,古同“由”)是拂拭青萍,披陈素诚(提引词紧句)。念险难以知我,顾提携而赐卿(六字长句)。拔三尺之荧荧,波间电落;横七星之凛凛,掌上风生(重隔)。叟乃莞尔兴言,搘zhī(同支)颐话志(长句)。本期浩淼以排难,讵(jù,岂、怎)可怆惶而徇利(七字长句)。酬仁报惠,诚多公子之心;害义伤廉,且异老夫之意(轻隔)。
况乎楚令方急,严刑且陈(提引词紧句)。尽索奔亡之党,先诛隐匿之人(六字长句)。若以爵禄为念,荣华是亲(提引词紧句)。则械尔躬而赴国,持尔剑以防身(提引六字长句)。整棹西归,自受执圭之赏;论功北面,宁亡切玉之珍(重隔)。盖由恻隐为心,艰危是济(提引紧句)。方图散发之乐,岂假吹毛之锐(六字长句)。情高而俗虑难量,语罢而鸣桹(láng,船舷赶鱼入网木棍)忽逝(六字长句)。连环吐月,空临玉匣之间;一叶乘风,渐入寒烟之际(轻隔)。
岂不以识达精微,言穷是非(提引紧句)。弃霜刃以长往,弄云涛而不归(六字长句)。寂寞岩烟,沉东流之渺渺;凄凉浦树,含落日以依依(轻隔)。异乎义立一朝,名超万古(提引紧句)。决云之异状徒逞,皎日之深诚不取(七字长句)。则知美范蠡(越国军事家)而述鲁连(齐国合纵家),信斯人之可伍(散句)。
三、请在下面的赋中找出3个提引词,并说明它们在起承转合方面起的是什么作用。                              
白鹦鹉赋
(以“容日上海,孤飞色媚”为韵)  
王维(唐)
    若夫名依西域,族本南海。同朱喙(huì,鸟兽的嘴)之清音,变绿衣于素彩。惟兹鸟之可贵,谅其美之斯在。
夫其入玩于人,见珍奇质。狎兰房之伎(jì)女,去桂林之云日。易乔枝以罗袖,代危巢以琼室。慕侣方远,依人永毕。托言语而虽通,顾形影而非匹。经过珠网,出入金铺。单鸣无应,双影长孤。偶白鹇(xián)于池侧,对皓鹤于庭隅。愁混色而难辨,愿知名而自呼。明心有识,怀恩无极;芳树绝想,雕梁抚翼。时衔花而不言,每投人以方息。慧性孤禀,雅容 非饰。含火德之明辉,被金方之正色。
  至如海燕呈瑞,有玉筐之可依;山鸡学舞,向宝镜而知归。皆羽毛之伟丽,奉日月之光辉。岂怜兹鸟,地远形微。色凌纨 (wán,细的丝织品)质,彩夺缯(zēng,丝织品)衣。深笼久闭,乔木长违。傥(同倘)见借于羽翼,与迁莺而共飞
若夫:发篇引起下文。原始——文中段落发起用语。
夫其:承上启下,段落中句子的承接发起的用语。
至如:起寓——文章开头或结尾的段落发起用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34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基础班第3讲作业
1、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领字有什么特点?
答:虚词:空话,假话。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骈句的领字:是指在一个联句里面起到统领作用的字(词)。在句子的开头或句中,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义上有统领作用的字。特点:是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能在赋文中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增加句子的灵动感,激厉劲足。
2、找一首诗,加上道当的虚词用“组编法”连成几个有意思关联的骈句。
要求:紧句十长句十轻隔或重隔。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起文章著,官应老病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壮句:窃惟有谁知,何所似。
紧句:细草风岸,危樯夜舟。
长句:星垂于平野广阔,月涌于大江东流。
轻隔:名起文章,焉能告老归故;人生风雨,已是无数落花。
组篇:细草风岸,危樯夜舟。
星垂于平野广阔,月涌于大江东流。
名起文章,焉能告老归故;人生风雨,已是无数落花。
3、骈句有领字,请从《腾王图序》和《黄云捧日赋》中各找出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各一例。
《腾王阁序》: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临、得为句前领字。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枕和尽为句中领字。
《黄云捧日赋》:观大明之东吐,间瑞气而晓出。观和间为句前领字。
居其中得通理之体,察其外想维城之亲。得和想为句中领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34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蜀辞赋第4讲作业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根据《切韵》、《广韵》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平、上、去、入,平仄是根据声调有无升降变化来定义,声调平直的是平声,声调不平直的是仄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春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③对句句脚都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春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③对句句脚都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三连平,三连仄)。⑤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韵。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韵的运用。
余禁所禁垣西,【平】
是法厅事也,【仄】
有古槐数珠焉。【平】
虽生意可知,【仄】
同殷仲文之古树,【仄】
而听讼斯在,【仄】
即周召伯之甘棠。【平】
每至夕照低阴,【平】
秋蝉疏引,【仄】
发声幽息,【仄】
有切尝闻。【平】
岂人心异于曩时,【平】
将虫响悲于前听。【平】
嗟乎,【平】
声以动容,【平】
德以象贤。【平】
故洁其身也,【仄】
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
蜕其皮也,【仄】
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
候时而来,【平】
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
审藏用之机。【平】
有目斯开,【平】
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
有翼自薄,【仄】
不以俗厚而其真。【平】
吟乔树之微风,【平】
韵姿天纵,【仄】
饮高秋之坠露,【仄】
清畏人知。【平】
仆失路艰虞,【仄】
遭时徽纆。【仄】
不哀伤而自怨,【仄】
未摇落而先衰。【平】
闻蟪蛄之流声,【平】
悟平反之已奏;【仄】
见螳螂之抱影,【仄】
怯危机之未安。(平)
感而缀诗,(平)
贻诸知己。(仄)
庶情沿物应,(仄)
哀弱羽之飘零;【平】
道寄人知,【平】
悯馀声之寂寞。【仄】
非谓文墨,【仄】
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
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
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
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
谁为表余心。【平】
三.请摘抄《笠翁对韵》四支部分(4小节)结合该部分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1、说出本段(4小节)中至少两个典故。
答:①五色笔:相传南朝江淹,年轻时梦晋代学者诗人郭璞增给他五色笔,才思大进。晚年又梦郭璞讨回五色笔,从此才情顿减。②十香词。辽道宗后萧氏,才貌双绝,后以谏猎见疏。作《同心词》自明。耶律乙辛诬后与伶人私通,假造《十香词》为证。帝竞赐后自尽。③神奇韩干画。④雄浑李陵诗。
2、以本段内容为基础,找出壮、紧、长、隔句各一组,用组编法并组成一篇短文(三、四个句子即可,最好走马蹄,无需写成一篇骈文)。提示①顺序:紧、长、隔依次相随。②壮句前加提引词,③四字以上长句加虚词。⑤注意虚词提引词的灵活使用。
答:壮句:乃知五色笔,十香词。
紧句:山亭水榭,鹦鹉鸬鹚。
长句:晚霞乃明亮似锦,春雨则细流如丝。
隔句: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于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其胭脂。
组篇:山亭水榭,鹦鹉鸬鹚。
晚霞乃明亮似锦,春雨则细流如丝。
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于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其胭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34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基础班第4讲作业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古代汉语诗歌中用于区分音节音调高低的概念,属于诗词格律的核心内容,通过平缓与起伏的声调组合形成韵律节奏。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骈句的平仄特点包括四个方面:
1、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1)平仄交替‌:在骈文中,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的现象。例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在这句中,“蛟-凤”、“士-宗”、“电-霜”、“军-库”都是平仄交替的‌
(2)‌平仄相对‌: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需要平仄相对。例如,“映/弁峰/之峻,润/湿地/之清。”在这句中,“映-峰-峻”、“润-地-清”是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峰-地”、“峻-清”则是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对‌。
(3)‌句脚平仄相对‌:对句句脚上的字也需要平仄相对。例如,“林中百鸟调莺唱,月下孤鸿带影飞。”在这句中,“中-下”、“鸟-鸿”、“唱-飞”是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平仄交替,而“鸟-飞”则是对句句脚上的字平仄相对‌。
(4)骈文的句脚平仄一定要符合马蹄句。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⑴;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平)?嗟乎(平),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mò)(仄)。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平)⑹,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请摘抄《笠翁对韵》四支部分(4小节),结合该部分内容请完成下列练习:
1、说出本段(4小结)中有至少两个典故(可以群里相互讨论学习,禁止抄袭!)
:《笠翁对韵》四支部分(4小节):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幹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了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脶。万里峰烟,战士边头争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俎对醢,赋对诗。点漆对描脂。瑶簪对珠履,剑客对琴师。江酒价,买山资。日色对仙姿。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柳绊长堤千万村,花横野寺两三枝。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右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
      箴对赞,缶对卮。萤炤对蚕丝。轻裾对长袖,瑞草对灵芝。流涕策,断肠诗。喉舌对腰肢。云中熊虎将,天上凤凰儿。禹庙千年垂桔柚,尧阶三尺覆茅茨。湘竹念烟,腰下轻纱笼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胭脂。
争对让,望对思。野葛对山栀。仙风对道骨,天造对人为。专诸剑,博浪椎。经纬对干支。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师。望切不妨人去远,心忙无奈马行迟。金屋闭来,赋乞茂林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
答..:(1)五色笔,十香词。
五色笔的典故与南朝梁代的文学家江淹有关。江淹以其出众的文采著称,年轻时才思泉涌,作品众多。据传,江淹在年轻时曾梦见晋代学者郭璞送给他一支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然而,晚年时江淹在梦中将这支五色笔还给了郭璞,之后他的创作能力大大减退,这就是成语“江郎才尽”的由来。
十香词的典故
十香词与辽国皇后萧观音有关。萧观音才貌双全,深受辽道宗的宠爱。她因劝谏皇帝不要过度打猎而被冷落。后来,有人作《十香词》诬陷她与伶人私通,皇帝信以为真,最终逼迫萧观音自尽。
(2)专诸剑,博浪椎。
专诸剑‌:专诸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刺客,他为了帮助伍子胥报仇,藏匕首于鱼腹中,在吴王僚的宴会上成功刺杀吴王僚。这一事件体现了忠诚和牺牲精神‌。
‌博浪椎‌:张良为了报复秦国灭韩之仇,寻找大力士制作大铁锤,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虽然未能成功,但这一行动展现了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2、以本段内容为基础,找出壮、紧、长,隔句各一组,用“组篇法”并组成一篇短文(三、四个句子即可,最好是走马蹄,无需写成一篇骈文,)!
温馨提示:
1、顺序:紧、长、隔、依次相随;
2、壮句前加提引词;
3、四字以上长句需加上虚词;
4、隔句需要走马蹄;
5、注意虚词、提引词的灵活使用。
壮句:(1)观夫五色笔,十香词。
(2)惟夫专诸剑,博浪椎。
紧句:(1)玉簪珠履,剑客琴师。
(2)轻裾长袖,瑞草灵芝。
‌长句:(1)位尊乃民物主,德重且帝王师。
(2)望切不妨人去远,心忙无奈马行迟。
隔句:(1)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2)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胭脂。
组篇:竞争谦让,长望念思。依人舞袖吟风,瑞草清香吉兆。位高民物之主人,德人帝王之老师。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胭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34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基础班第4讲作业
张倩侬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是根据声调的升降变化来定的。声调平直的,就是平声,平声分阳平阴平。不平直的就是仄声。在不平直中,再加上升降与短促,分为上、去、入三个声调归为仄音。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①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平仄相对。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求变。
            ④同一节奏里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①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有交替。
             ②对句同位点上的平仄要相反。
              ③对句句脚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④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⑤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初唐  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仄)⑴;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仄)?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mò)(仄)。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⑹(平),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
、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尔(仄)。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三、请摘抄《笠翁对韵》四支部分(4小节),结合该部分内容请完成下列练习:
1、说出本段(4小结)中有至少两个典故(可以群里相互讨论学习,禁止抄袭!)
2、以本段内容为基础,找出壮、紧、长,隔句各一组,用“组篇法”并组成一篇短文(三、四个句子即可,最好是走马蹄,无需写成一篇骈文,)!
温馨提示:
1、顺序:紧、长、隔、依次相随;
2、壮句前加提引词;
3、四字以上长句需加上虚词;
4、隔句需要走马蹄;
5、注意虚词、提引词的灵活使用。!
笠翁对韵四支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幹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了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脶。万里峰烟,战士边头争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俎对醢,赋对诗。点漆对描脂。瑶簪对珠履,剑客对琴师。江酒价,买山资。日色对仙姿。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柳绊长堤千万村,花横野寺两三枝。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右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
      箴对赞,缶对卮。萤炤对蚕丝。轻裾对长袖,瑞草对灵芝。流涕策,断肠诗。喉舌对腰肢。云中熊虎将,天上凤凰儿。禹庙千年垂桔柚,尧阶三尺覆茅茨。湘竹念烟,腰下轻纱笼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胭脂。
      争对让,望对思。野葛对山栀。仙风对道骨,天造对人为。专诸剑,博浪椎。经纬对干支。位尊民物主,德重常王师。望切不妨人去远,心忙无奈马行迟。金屋闭来,赋乞茂林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
    典故:
韩幹画   李陵诗
紫盖黄旗   青袍白马
湘竹含烟    海棠经雨
金屋藏娇     玉楼成后
     壮句:专诸剑,博浪椎
     紧句:山亭水榭,鹦鹉鸬鹚
     长句:柳畔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
    隔句:湘竹含烟,腰下轻沙笼玳瑁;海棠经雨,腮边清泪湿胭脂。
    组篇:
是以五色笔,十香词。水榭山亭,鸬鹚鹦鹉。柳衅长堤之千万树,花横野寺之两三枝。湘竹含烟,轻纱笼罩其玳瑁;海棠经雨,清泪湿透其胭脂。

    壮句:专诸剑,博浪椎
     紧句:   璠簪珠履,剑客琴师。
     长句:神奇韩幹画,雄浑李俊诗。
      隔句: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组篇:
观夫专诸剑,博浪椎。珠履璠簪,琴师剑客。神奇韩幹骏马之画,雄浑李陵悲凉之诗。万里烽烟,战士边头则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乃乘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34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基础班彭中山交第4讲作业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平仄?
答: 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按汉语拼音来区别,一般一二声为平声, 三四声为仄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骈句的平仄特点包括四个方面:
A、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B、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C、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D、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骈文的平仄它走马蹄律, 上为平, 下为仄 。同时句终不能有三平尾和三仄尾。
二、《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一篇骈文,请对骈文句脚标注平仄,并仔细体会马蹄律的运用。
在狱咏蝉(并序)
初唐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平),是法厅事也(仄),有古槐数株焉(平)。虽生意可知(平),同殷仲文之古树⑴(仄);而听讼斯在(仄),即周召伯之甘棠(平),每至夕照低阴(平),秋蝉疏引(仄),发声幽息(仄),有切尝闻(平),岂人心异于曩时(平),将虫响悲于前听(平)?嗟乎,声以动容(平),德以象贤(平)。故洁其身也(仄),禀君子达人之高行(平);蜕其皮也(仄),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平)。候时而来(平),顺阴阳之数(仄); 应节为变(仄),审藏用之机(平)。有目斯开(平),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仄);有翼自薄(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平)。吟乔树之微风(平),韵姿天纵(仄);饮高秋之坠露(仄),清畏人知(平)。仆失路艰虞(平),遭时徽纆(仄)(mò)。不哀伤而自怨(仄),未摇落而先衰(平)。闻蟪蛄之流声⑹(平),悟平反之已奏(仄);见螳螂之抱影(仄),怯危机之未安(平)。感而缀诗(平),贻诸知己(仄)。庶情沿物应(仄),哀弱羽之飘零(平);道寄人知(平),悯余声之寂寞(仄)。非谓文墨(仄),取代幽忧云(平)尔。
西陆蝉声唱(仄),南冠客思深(平)。
不堪玄鬓影(仄),来对白头吟(平)。
露重飞难进(仄),风多响易沉(平)。
无人信高洁(仄),谁为表予心(平)。
三、请摘抄《笠翁对韵》四支部分(4小节),结合该部分内容请完成下列练习:
答:《笠翁对韵》四支部分(4小节):争对让,望对思。野葛对山栀。仙风对道骨,天造对人为。专诸剑,博浪椎。经纬对干支。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师。望切不妨人去远,心忙无奈马行迟。金屋闭来,赋乞茂林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

1、说出本段(4小结)中有至少两个典故(可以群里相互讨论学习,禁止抄袭!)
A、专诸剑:鱄诸是古代勇士名字。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吴国公子光为夺取王位,收买专诸为刺客,把匕首藏在鱼腹中,借进献食品的机会刺死了吴王僚。
B、博浪椎说的是汉代的张良,在他年青时为了给被灭掉的韩国报仇,从仓海君那里请到一位大力士,携带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椎,在博浪沙这个地方狙(j居)击秦始皇,因误中副车,没能成功。
C、成语:金屋藏娇
金屋闭来:讲的是汉武帝年幼时,他的姑母馆陶长公主打算把自己的女儿阿娇许给他,就问:"儿欲得妇,阿娇好否?"武帝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金屋藏娇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里呢。陈阿娇与汉武帝结婚后,颇得宠爱。但陈皇后嫉妒心很强,因自己未育而嫉妒卫夫人遭贬,独居长门宫,就是金屋闭来。后来,她听说司马相如很会写文章,就奉黄金百两。让司马相如为她写一篇《长门赋》,抒写她的孤独寂寞之感和对武帝的思念。因司马相如曾居住在茂陵,又相传司马相如初去长安之时,过成都升仙桥,题柱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故称他的才思为茂陵题柱笔。

D、 “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中的昌谷,是一条河的名字,在河南境内,唐朝诗人李贺的家乡濒临昌谷川,因之他的诗集称《昌谷集》,后人也称他李昌谷。负囊呢是相传李贺出行,常让小童背一锦囊,每得佳句,就记下投入囊中。玉楼成后是传说一次李贺,就是李昌谷了,做了一个梦,梦见了神仙,神仙说:"上帝白玉楼成,命君作记"。不久以后,诗人就死了,可能啊就是给上帝的白玉镂写题记去了。

2、以本段内容为基础,找出壮、紧、长,隔句各一组,用“组篇法”并组成一篇短文(三、四个句子即可,最好是走马蹄,无需写成一篇骈文,)!
壮句:专诸剑,博浪椎。
紧句:仙风道骨,天造人为。
七字长句:望切不妨人去远,心忙无奈马行迟。
  隔句:金屋闭来,赋乞茂林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
组编:
  何须专诸剑,博浪椎。仙风道骨,天造人为。命里有时兮终须有,命里无时兮莫强求。因为生计, 便找故交. 望切不妨闻人去远,心忙无奈觉马行迟。
见金屋闭来,赋乞茂林而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且负囊词。

温馨提示:
1、顺序:紧、长、隔、依次相随;
2、壮句前加提引词;
3、四字以上长句需加上虚词;
4、隔句需要走马蹄;
5、注意虚词、提引词的灵活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34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3-23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基础班第5讲作业
张倩侬
一、以“春“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
1.壮句:
则见春柳烟,南园卉。
2.紧句:
春柳绿烟,南园花卉。
3.五字长句:
春柳之绿烟,南园之花卉。
4.六字长句
岸边春柳之绿烟,山麓南园之花卉。
5.七字长句
且看岸边春柳绿烟,且观山麓南园花卉。
6.八字长句
远看岸边春柳之绿烟,近观山麓南园之花卉。
7.轻隔
十里春光,桃杏且芳姿曼舞:三山紫气,竹松之铁骨冲霄。
8.重隔
风曳绿烟荡漾,春燕飞翔;雨润万物生长,蛰虫惊醒。
9.平隔
金带于先占取,春机活力且鲜;樱花于次绽开,雅致崇高且洁。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壮句:乃知树深鹿,溪午钟。
   紧句:树深见鹿,溪午闻钟。
  五字长句:树深乃见鹿,溪午则闻钟。
   六字长句:树深之时见鹿,溪午且不闻钟。
   七字长句:树深且还能见鹿,溪午且不闻寺钟。
   八字长句:树深密处乃偶尔见鹿,山路高处且隐约闻钟。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轻隔是前四后六,若前四后七就是杂隔。第一大题其它句式正确。  发表于 2025-3-23 10:54
八字长句多了一字  发表于 2025-3-23 10:54
改“岸边之春柳绿烟,山麓之南园花卉”。  发表于 2025-3-23 10:54
且看岸边春柳绿烟,且观山麓南园花卉。非七字而是八字句。  发表于 2025-3-23 10: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34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3-23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基础班彭中山交第5讲作业
一、以“春”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 做壮句:请看春天到,草花香。
做紧句:春暖花开, 香温草绿。
做五字长句:春暖而花艳, 香温衔草绿。
做六字长句:春雨临而带电,晚晴接而呈霞
做七字长句:春桃果而必先花, 秋榢黄而定其熟
做八字长句:春蚕到死而丝方尽,蜡炬成灰且泪始干

李花亮而白,柳叶长而青。山色雄而伟. 波光闪而明.
桃树春来而花鲜艳,喜迎春分;竹笋老去必有高下。事出有因。
蟋蟀兴奋而长夜叫,寻欢娱乐;蚂蚁聚群因饥寻食,只为口粮。
高压线上,春燕盘旋而排一字;夜随常温,青蛙蹦出而唸旧诗。
篱边墙下而居蟋蟀,河岸鱼塘且多春蜓。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造壮句:且观长城在,始皇无。
造紧句:塞上长城,镜中衰鬓。
造五字句:长城而健在,衰鬓却先斑。
造六字句:塞上长城防敌,今观此物多余。
造七字句:塞上长城而防敌,今观此物是多余
造八字句:塞上长城现无实用,今观此物甚是多余。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点评

第二大题长城而健在,衰鬓而先斑。改:造六字句:塞上之城防敌,今观之物多余。遣词注意,今观仍然不是多余的。  发表于 2025-3-23 10:55
五字长句:改春暖而花艳, 香温而草绿。以后要注意,前一分句使用虚词,后一分句同一位置也要加虚词。  发表于 2025-3-23 10:55
第一大题,壮句前须加提引词,请看不是提引词,可改乃知。固知。  发表于 2025-3-23 10: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3 03: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