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王维禅诗二首蠡测

[复制链接]

14

主题

42

回帖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4
发表于 2024-7-4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诗中,有许多关涉到佛教义理的内容,但不少只是属于所谓理语的范畴,我们在他诗中最易发现的就是那些直接来自于佛教的语汇。比如《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安禅”、“毒龙”就是直见佛语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2

回帖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4
发表于 2024-7-4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的有些诗歌中,佛教的典实与当下的景致圆融地合二为一,让人难以判然划分,达到妙合理象的境界,如《辋川集》中的《华子罔》: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罔,惆怅情何极!
  “飞鸟”之喻出自佛典。《华严经》卷三十四《宝王如来性起品》云:“诸佛觉悟法,性相皆寂灭。如鸟飞空中,足迹不可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5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730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7-4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之风 发表于 2024-7-4 09:24
王维的有些诗歌中,佛教的典实与当下的景致圆融地合二为一,让人难以判然划分,达到妙合理象的境界,如《辋 ...

先生好!拜读先生系列之论,学习受益!按西哲之论,中国本土哲学缺乏对哲学之终极命题之一“死亡关注”,而重视“生存关注”。这也是中国传统儒道哲学的缺憾。杜甫之儒家诗学、李白之道家诗学、王维之佛家诗学最终关注的还是“现实关怀”。王维对于佛家思想的接受以及在其诗歌作品中所表现的禅家意趣无论多么明显或隐晦,都只是其对现实人生和社会世相的一种逃遁似的体现,而不是对“生命死生”问题的哲学体悟。王维的《辋川集》中的诗歌所体现的禅家思想意趣最终所表露的只是“逃遁现实”的心灵取向,本质上还是西哲所言“现实关怀”。其根源是因为儒道思想在根深蒂固对于佛家哲学思想的融通与稀释而形成本土化的禅。即便是陶渊明的“纵深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也不是真正意义上对死生问题的终极关怀。考察中国历代以来的文艺思想及作品,可以很明显看出在哲学思想上最终没有达到西方哲学在生命问题上的终极关怀之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105万

回帖

38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62100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7-5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新作,感谢老师一路精彩分享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3 13: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