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7-4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好!拜读先生系列之论,学习受益!按西哲之论,中国本土哲学缺乏对哲学之终极命题之一“死亡关注”,而重视“生存关注”。这也是中国传统儒道哲学的缺憾。杜甫之儒家诗学、李白之道家诗学、王维之佛家诗学最终关注的还是“现实关怀”。王维对于佛家思想的接受以及在其诗歌作品中所表现的禅家意趣无论多么明显或隐晦,都只是其对现实人生和社会世相的一种逃遁似的体现,而不是对“生命死生”问题的哲学体悟。王维的《辋川集》中的诗歌所体现的禅家思想意趣最终所表露的只是“逃遁现实”的心灵取向,本质上还是西哲所言“现实关怀”。其根源是因为儒道思想在根深蒂固对于佛家哲学思想的融通与稀释而形成本土化的禅。即便是陶渊明的“纵深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也不是真正意义上对死生问题的终极关怀。考察中国历代以来的文艺思想及作品,可以很明显看出在哲学思想上最终没有达到西方哲学在生命问题上的终极关怀之高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