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唐王昌龄“意境”说的佛学解

[复制链接]

545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76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禅所言“了别名识”,是就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与意识等前六识而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5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76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者、了解、明了;别者,分别、不等之义。了别不是了悟,远非究竟智,故未入于毕竟之空境。佛家大力倡言了悟,主张拒绝概念、推理与判断,拒绝世俗意义的理性与功利。同时,这前六识又依止于第七、第八识,而前六识又分出前五识与第六识两个层次。前五识大致对应于五官感觉。而第六识所谓“意”识,已具有超乎五官感觉(五识)的意味与品性。而且,从依止关系分析,前五识远未进入真理境界,且以第六识即“意”识为近因;第六识超于“五官”(五识),已开始从“虚妄”不实之境拔离,具有趋向于“真”而并非到达于“真”的境地,又以第七识为近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5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76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禅所言“思量名意”,当指第七识即末那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5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76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末那识本具两大“意”之功能:一曰“恒”;二曰“审思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5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76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末那虽为第七识,究竟并非根本识。作为“意”识,它永“恒”地依止于第八识即种子识,它的“思量”功能,固然因其未彻底斩断“思惑”而未得究竟圆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5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76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末那作为“最胜”之“意”,既“能生”前六识,又永“恒”地依止于藏识,因而就其“转识成智”而言,它具有非凡的“心法”之功能与品格。而且依佛经所言,第七末那固然以第八藏识为依根,而第八藏识亦以末那为依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5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76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遍计所执者,普遍妄执之谓,计度即了别、分别与计较。因而遍计所执,是指前六识“了别名识”的一种境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5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76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识性者,一曰遍(徧)计所执性;二曰依他起性;三曰圆成实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5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76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末那与第八阿赖耶,即“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即“思量名意”之“意”与“集起名心”之“心”(境)两者,是不即不离、非即非离的依转之关系。假如相即不二,无所谓“依他起”与“圆成实”之别;假如相离不一,真如、佛性、种子、圆成即“元美”,又何以依缘而生起,所谓“依他起”,也因失去“圆成实”这一根因而无“存在”之依据。故两者是不异不不异的关系。如果不异,真如、佛性之类,应不是依他起之实相与圆智;如果不不异,真如、佛性等便不异于“依他起性”。这说明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富于张力与弹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5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76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了别名识”对应于“遍计所执性”。以“思量名意”对应于“依他起性”;以“集起名心”对应于“圆成实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8 09: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