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从陶潜的“化”到王维的“空”

[复制链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3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陶诗中的飞鸟是结伴飞回窝,而王维的《华子冈》和柳宗元的《江雪》中的“飞鸟”都是飞去不飞回,刹那刹那变迁的。陶诗中的归鸟意象衬托了陶氏悠然脱俗的怀抱(“心远地自偏”),但鸟结伴成群而归,显然仍是人间的,与自然是为一的、亲和的,而王、柳诗中的飞鸟景象是超绝(“无迹”)的、寂灭的,它暗示了自然之空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3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往往是沿用印度佛经的譬喻,它自己较少创制譬喻,也较少使用博喻,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譬喻中喻体、喻意是可以分离的,那不适于禅宗的觉悟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3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却有根本的不同,它说“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是把每一色每一声都当作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感性现象,当禅者看到或听到它时,刹那间产生了一个空的直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3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僧的回答不应是:已经听到了(物理的)钟声,而应该是别的什么触及他本性(自己的真如佛性)的直觉反应。当然它也决不是譬喻,不是象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3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当他把飞鸟当作纯粹的视觉现象时,他才是在进行空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3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诗歌而论,当空观与直观于刹那间融会共生的时候,境界-意境就产生了。在意象的构成和使用上,禅宗与印度佛教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种重直观与重博喻的区别反映到美学上,其意义尤为重大。孕育境界—意境的土壤是直观而不是博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105万

回帖

38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68385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7-4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学习,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2 1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