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离骚》的象喻范式与文化内蕴

[复制链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3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三,将美女与弃妇交融一体,深化人物美而被弃、弃不失美的品性,在象喻层面揭示出逐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悲剧命运及其在逆境中“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刚意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3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女与弃妇是文学想像的产物,是借以象喻的喻体,逐臣则是现实中遭遇放流的作者,是被象喻的本体;美女因其“美”而遭到“众女”的嫉妒和“谣诼”,最终被已与之“成言”的夫君中道抛弃;弃妇虽自伤沦落,却不改美女之初衷,仍然佩花结草,好修为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3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阳与阴在自然层面表现为天地、日月;在性别层面表现为男女、雄雌;在伦理层面表现为父子、夫妇,在政治层面表现为君臣、上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3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男女、夫妇、父子、君臣,其构成模式均为一阳一阴。阴是柔弱的、处于服从地位的一方;阳是刚强的、处于统治地位的一方。正因为如此,所以依据阴、阳性质的不同,在伦理、宗亲、政治层面,妇、子、臣同属一个系列,夫、父、君同属另一系列,而在每一系列内部,不同人物间便有了一种内在的质性趋同。也就是说,夫、父、君和妇、子、臣虽身份各异,但在其所组成的夫妇、父子、君臣这三对关系中,却存在着一种极其相似的结构形态,即强势与弱势间的不均衡性及同一系列之不同角色的互通互换性。一定情况下,妇的身份可以置换为臣、子,夫的身份也可以略同于君、父;在妇与臣、子,夫与君、父这些不同身份者之间,实际存在着一种深刻的异体同构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3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夫妇与君臣、妇道与臣道间是一种异体同构的关系,所以借男女以喻君臣,借弃妇以喻弃臣,自春秋时代始,便为不少说诗者或政治家所关注或采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3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它既有可能出自妇人之手,写其为夫所弃的遭遇;也可能属于孤臣之作,述其见嫉于群小的境况;还有可能是作者本即具有明确的象喻意图,借弃妇事以隐曲地表现孤臣情怀。表面看来,这种多向度阐释使理解的准确度降低了,但从深层看,诗的意义空间却得到了扩大和提升,其既可通于夫妇,又可通于君臣的意义指向,已借助于文化学和接受学的不断积淀而渐趋稳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3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文化中存在着男女君臣间的紧密对应,并在文学创作或传受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认知和诠释传统,那么,屈原在承接前人的基础上,以其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体悟和更为切身的一己遭遇,将男女君臣之喻予以新的整合和变化,并借助篇幅远为阔大、特色更为鲜明的骚体逐臣诗,把它发挥到一个空前完满的境地,便是不难理解的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3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屈原以“美人”自喻,以“众女”喻众臣,是从传统的阴阳观念出发,对男女君臣间对应关系的一个艺术转换和落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3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实与艺术间的对应关系是明显的,它不仅存在于屈原与“美人”、楚王与“灵修”、党人群小与“众女”之间,而且表现在臣与女或被“王甚任之”或与灵修“成言”的知遇经历上,表现在二者或忠而被谤或美而见弃的悲剧命运上,表现在逐臣与弃妇对自我命运均“无专擅之义”、难得自主的弱势身份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39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屈原身为逐臣,对自己类同弃妇的身份和命运有着远超他人的体验,对男女、夫妇与君臣间的相似性关联有着更为深入的认知,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离骚》中男女君臣之喻手法的自觉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5 18: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