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12-2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王力说”,把“孤平”限于“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之“拗”,就不会滥而无度;而将在这种句式中出现的“孤平”通过“一拗三救”(五言句)或“三拗五救”(七言句)的方法进行“拗救”,也易于人们掌握。也就是说,按照“王力说”去做,孤平既不难避免,也容易施救。而按照“启功说”,则会如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所批评的:“搞得到处都是孤平。”【16】既然“律诗中忌'孤平’”,那么,如果“孤平”到处都是,就会让人们在写作近体诗时受到的束缚太多,难免会让人动辄得咎。这不利于诗歌创作的繁荣。这正是“启功说”主要的“硬伤”。
另外,在“启功说”中,“孤平”还有合律与不合律之别。启功先生说:七言第二字是“孤仄、孤平完全可以的”【17】。在第九章《五言、七言句式总例》中也将“仄平仄仄平平仄”记为“A4”,把“仄平仄仄仄平平”记为“D3”,都是作为七言律句的句式。这就说明,在启功先生眼里,“孤平”是有合律与违律之分的。这就容易造成人们认识上的混乱。例如,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就曾提出这样的质疑:
“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三字两仄夹一平,按(启功先生的)理论老杜便是孤平了,实际这是很常见的律句,一点也不算孤平。【18】
当然,这是王步高教授对“启功说”没有全面了解而产生的误会。但如果没有认真通读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的话,确实很多人会想不到这“孤平”会有合律与不合律之分。例如前面提到的姚永安先生就也就没有想到“启功说”中会有合律的“孤平”句。(可参看附记二)这说明启功先生给“孤平”所下的定义还是有缺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