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振波浪清

王力、启功两家“孤平说”的比较与评价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334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中国诗词研究会副秘书长姚永安先生说:启功的“孤平说”是“依据清人董文焕的'夹平’理论,顾名思义而提出来的。”但“董文焕没有说明'夹平’与'孤平’的关系”,而启功先生则“明确提出了'两仄夹一平’即是'孤平’” 【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334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王力说”和“启功说”比较
通过以上对“王力说”和“启功说”的简介可以看到其间的异同。它们相同的地方就是都认为在B式句中,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都要保持平声不变,否则便是“犯孤平”。

而最大的不同之处则是涉及面的大小不同。在“王力说”中有可能犯“孤平”的只有“B式”诗句,涉及面很小;而“启功说”的涉及面甚广。

在“启功说”中,“孤平”不但不限于平收句,在A、B、C、D四类句型中都有可能出现;而且在每句诗中,除句首字、句尾字和七言句第二字这几个字以外,其他各位置上的字都有犯“孤平”之虞。按“启功说”,在五言句中,有7种句式是“犯孤平”的(详见附录一),七言句中的“孤平”句则有26种之多(详见附录二)。其中就有“王力说”中的孤平句。换句话说,“王力说”中的孤平句,只是“启功说”中众多孤平句中的一种。

王步高教授指出:“用'两仄夹一平’这种观点经常会有许多搞错,把许多根本不是孤平的句子都当作孤平来对待。”【12】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把“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句式也列为“孤平”句。

在王力先生的诗学理论中,这两个句式具有“准律句”的地位,王力先生称之为“特拗句”。他说:

这种形式常见到那样的程度,连应试的排律也允许用它(例如元稹《河鲤登龙门》:“回瞻顺流辈,谁敢望同升”),实在不很应该认为变例。(叫做“特殊形式”也是不得已的)。它竟可认为b式的另一式,“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平仄”是任人择用的。【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334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士祯在其《律诗定体》中以其七律《登金山二首》(其一)作为“七言平起不入韵”式律诗的范例,其第七句“我醉吟诗最高顶”用的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型。

在赵执信《声调谱》所引用的律诗中也有不少王力先生所说的“特拗句”。用“平平仄平仄”的有:“行人碧溪渡”、“秋山念君别”(见杜牧《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芳心向春尽”(见李商隐《落花》),“遥怜小儿女”、“何时倚虚幌”(杜甫《月夜》)、“明朝有封事”(杜甫《春宿左省月夜》)、“遥知远林际”(王维《登裴秀才小台作》)。在杜甫的几首七律中,用“(仄)仄平平仄平仄”的有:“东阁官梅动诗兴”(《和裴廸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苦忆荆州醉司马”(《所思》)、“云白山青万余里”(《小寒食舟中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334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师范大学诸雨辰、胡韧奋两位博士曾共同利用计算机技术,对15290首律诗(不含排律)使用拗句的情况进行“量化分析”。据他们研究发现,这15290首律诗共有13683句不合律的拗句,占总句数的11.19%。五言诗9297首,有拗句10024句,其中“平平仄平仄”句2542句,占五律诗总数的27.46%,占五言拗句总数的25.36%;七律5993首,有拗句3659句,其中“(仄)仄平平仄平仄”句927句,占七律诗总数的15.47%,占七言拗句总数的25.33%。(详见诸雨辰、胡韧奋《清人“拗救”说再审视》)【14】

由此可见,此种句式,诚如台湾“中华学术院诗学研究所”研究委员林正三先生所言:“前人诗中屡屡见之。故与其谓之拗,毋宁称做另一种'定式’更为恰当。”[15]

而这两个句式在“启功说”中却都是“孤平句”,因其倒数第二字是单一平声“被两仄所夹”。如果按照启功先生在第六章《律句中各节的宽严》里所说,越接近句脚对平仄的要求就越严,那么这两个句式还是严重犯孤平的“非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334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王力说”,把“孤平”限于“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之“拗”,就不会滥而无度;而将在这种句式中出现的“孤平”通过“一拗三救”(五言句)或“三拗五救”(七言句)的方法进行“拗救”,也易于人们掌握。也就是说,按照“王力说”去做,孤平既不难避免,也容易施救。而按照“启功说”,则会如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所批评的:“搞得到处都是孤平。”【16】既然“律诗中忌'孤平’”,那么,如果“孤平”到处都是,就会让人们在写作近体诗时受到的束缚太多,难免会让人动辄得咎。这不利于诗歌创作的繁荣。这正是“启功说”主要的“硬伤”。

另外,在“启功说”中,“孤平”还有合律与不合律之别。启功先生说:七言第二字是“孤仄、孤平完全可以的”【17】。在第九章《五言、七言句式总例》中也将“仄平仄仄平平仄”记为“A4”,把“仄平仄仄仄平平”记为“D3”,都是作为七言律句的句式。这就说明,在启功先生眼里,“孤平”是有合律与违律之分的。这就容易造成人们认识上的混乱。例如,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就曾提出这样的质疑:

“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三字两仄夹一平,按(启功先生的)理论老杜便是孤平了,实际这是很常见的律句,一点也不算孤平。【18】

当然,这是王步高教授对“启功说”没有全面了解而产生的误会。但如果没有认真通读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的话,确实很多人会想不到这“孤平”会有合律与不合律之分。例如前面提到的姚永安先生就也就没有想到“启功说”中会有合律的“孤平”句。(可参看附记二)这说明启功先生给“孤平”所下的定义还是有缺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334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说一下,启功先生在“孤平”之外还提出“孤仄”这一戒忌。这一戒忌的提出给“孤平拗救”带来左右为难的问题。

启功先生所谓“孤仄”指一个仄声字被“两平所夹”。以五言句来说,“仄平平仄平”,是“王力说”中的“孤平拗救”句式,赵执信在《声调谱》中称之为“拗而仍律者”。而在“启功说”中它却存在“孤仄被两平所夹”的问题。这就带来了这样一个困境:当出现“仄平仄仄平”这种情形时,若不救就是“犯孤平”;若拗救为“仄平平仄平”则“犯孤仄”,那么到底救还是不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还是王力教授的“孤平说”比较实用、可取。王步高教授告诫学生说:“'两仄夹一平’的观点不要轻易采纳,要慎重。你宁可采纳王力的那种观点。”[19]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334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说”备受质疑、批评的,目前看来,主要有两点:

一是说“我们曾在一部《全唐诗》里寻觅犯孤平的诗句,结果只找到了两个例子:醉多适不愁。(高适《淇上送韦司仓》)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20]《全唐诗》里近体诗犯孤平的诗句,现在不少人用心去找还是找到了几十、上百例。几十句、上百句,甚至更多一些,相对于上万首唐人近体诗来说,实可说是寥寥无几。根本动摇不了“王力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334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就是王力先生对“孤平”所作的解释。他用“因为韵脚的平声字是固定的,除此之外,句中就单剩一个平声字了”来解释所谓“犯孤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334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有人质疑道:“仄仄仄平平”不也是除韵脚的平声字以外,“句中就单剩一个平声字”吗?那为什么它就不算“犯孤平”呢?应该说这样的质疑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这只不过是说明王力先生对“孤平”的解释不够严密而已,亦不足以动摇其关于“孤平”的理论体系。如果王力先生能借用一下“夹平”的说法,说是“因为原来的两'平’相依变成了单一个'平’被两'仄’夹在中间,没有平声字可依靠了”,那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334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一】

A式句(仄仄平平仄)中2组,B式句(平平仄仄平)中2组,C式句(平平平仄仄)中2组,D式句(仄仄仄平平)中1组,合计7组。其中4组均每组2句,共11句。因每组2句中的句式均只有首字的平仄不同,可以看作是同一句,因此实际上只有7句。仄收句4种,平收句3种。

1、仄仄平仄仄(A非1)、平仄平仄仄(A非2)——第四字由平改仄

2、仄仄仄平仄(A非3)、平仄仄平仄(A非4)——第三字由平改仄

3、仄平仄仄平(B非3)

4、仄平仄平平(B非5)

5、仄平仄仄仄(C非3)

6、仄平仄平仄(C非5)、平平仄平仄(C非6)——“C非6” 属特拗句

7、平仄平仄平(D非5)、仄仄平仄平(D非6)

【按:各句式后面小括号中的内容是启功先生给该句式的名称。“非”表示“非律”。下同。详见《诗文声律论稿》第九章《五言、七言句式总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7-9 05: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