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1-19 10: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22-1-18 13:50
降~出现在奇数位,可视其为“小疵”。
但是平仄失调的“王”出现在偶数位,它必然是大拗句。下联必须救 ...
再一次告诉你:
你的理解是错误的。
平仄平平仄平仄—
拗格本身已经自救。
不存在下比相救。
你认为:
“降~出现在奇数位,可视其为“小疵”。”
诗圣杜甫律诗的颔联居然会出现”小疵”?
你的”高见”不怕闪了舌头吗?
你还说:
“但是平仄失调的“王”出现在偶数位,它必然是大拗句。下联必须救之。这是最常见的基本手法。”
费解:
你怎么连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都不懂啊?
你这个”内行人”怎么总是嘴上没有把门的---信口雌黄呢?
王力先生早就告诉你: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
我特意复制给你补课的(诗词格律)里写的明明白白,
你没看懂吗?
再一次奉劝你:
认真看看王力的(诗词格律),
就会知道你错在哪里了。
别总是穿着”皇帝的新衣”到处乱晃。
附:
王力(诗词格律)节选:
(五)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