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静心听风

分享田园七言126~130,作者,三少

[复制链接]

2941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应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3999
发表于 2022-1-17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泉 于 2022-1-17 08:19 编辑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22-1-16 15:52
我析之语法结构如下:
世上/阿娘/多/辛苦≈世上/主/谓/宾。辛:偶数位平仄显然失调失调

人间/草木/自/青春=人间/主/谓/宾。青:内行人一看便知在救之中。


不客气地说:你的结构辨析错误。
1.
这副联上下比中不存在:宾语。
2 .
这副联上下比互不对仗。
3 .
我曾经明确告诉你:
"这副联不存在:拗救。
切勿走入歧途。"
你怎么执迷不悟呢?

综上所述:

你根本没看懂这副联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5851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7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心听风 发表于 2022-1-16 20:58
这个非双声也非叠韵的联绵词不好分出来


这个非双声也非叠韵的联绵词不好分出来~指的是哪个词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5851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7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心听风 发表于 2022-1-16 20:59
宛转,联绵词,这个又是怎么识别啊

这个好理解。因为它没有中心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5851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7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泉 发表于 2022-1-17 07:02
我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你:
"你自己查查:
什么是"梧"?

提醒你一下~从梧桐是连绵词判断,就好理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5851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7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泉 发表于 2022-1-17 07:05
本来想让你自己纠正错误,
现在看来,
你至今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了?

正确校对应为:
西望瑶池降王母
平仄平平仄平仄--拗格 。≈关键是:王/大拗格
平仄平平平仄仄--正格。≈关键是/第六个“仄”声,已悄然救了上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1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15851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7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泉 发表于 2022-1-17 08:06
不客气地说:你的结构辨析错误。
1.
这副联上下比中不存在:宾语。

我的主谓宾分析,已知上下联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1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应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3999
发表于 2022-1-18 02: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22-1-17 16:29
提醒你一下~从梧桐是连绵词判断,就好理解了。

我已经提醒你,说的明明白白了,
而你还是执迷不悟啊。
请看: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请教:
1.你如何辨析这副联的词性对仗?
2.这副联是如何对仗的?

如果你能看懂这副联,
就会迷途知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1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应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3999
发表于 2022-1-18 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22-1-17 16:33
正确校对应为:
西望瑶池降王母
平仄平平仄平仄--拗格 。≈关键是:王/大拗格

既然你也认可:
西望瑶池降王母
平仄平平仄平仄--是正确校对。

那么就说明你:

西望瑶池降王母
平仄平平平平仄--的校对错误。

而你至今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
好好看看王力的(诗词格律),
认真补补诗词理论基础知识。
好好补补中文多音字基础知识,
尽可能少犯"降"这样的校对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1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应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3999
发表于 2022-1-18 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泉 于 2022-1-18 03:30 编辑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22-1-17 16:33
正确校对应为:
西望瑶池降王母
平仄平平仄平仄--拗格 。≈关键是:王/大拗格
仄平平平仄仄--正格。≈关键是/第六个“仄”声,已悄然救了上面。

你的理解是错误的。
平仄平平仄平仄--拗格本身已经自救。
平平仄仄仄平平--
正格不存在"悄然救了上面"之说。


认真看看王力的(诗词格律),

就会知道你错在哪里了


附:
王力(诗词格律)节选:
(五)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23]。例如:

  月夜[24]/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25]。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

  渡荆门送别[26]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中寡妇[27]/[唐]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斵生柴带叶烧[28]。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29]!

现在两举毛主席的诗来证明:

  送瘟神(其二)/毛泽东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答友人/毛泽东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去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1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应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3999
发表于 2022-1-18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泉 于 2022-1-18 06:36 编辑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22-1-17 16:35
我的主谓宾分析,已知上下联之意。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22-1-16 15:52析之语法结构如下:
世上/阿娘/多/辛苦≈世上/主/谓/宾。辛:偶数位平仄显然失调失调
人间/草木/自/青春=人间/主/谓/宾。

青:内行人一看便知在救之中。
1.
这副联上下比中不存在:宾语。
请问:
a .
世上/阿娘/多/辛苦
主语/谓语/?/ 宾语

世上--是主语吗?
阿娘—是谓语吗?
这样的辨析也弄不明白吗?
多--
在句中的词性是什么?
多--在句中是什么成分?
辛苦—在句中是宾语吗?

你不会不知道”辛苦”的词性是什么吧?

b .
人间/草木/自/青春
主语/谓语/?/ 宾语

人间--是主语吗?
草木—是谓语吗?
这样的辨析也弄不明白吗?
自--
在句中的词性是什么?
自--在句中是什么成分?
青春—在句中是宾语吗?

你不会不知道”青春”的词性是什么吧?

2 .
你如何辨析这副联上下比的词性对仗?

3 .
我曾经明确提醒你:
"这副联不存在:拗救。
切勿走入歧途。"

世上阿娘多辛苦
仄仄平平平平仄

人间草木自青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明摆着上下比互不对仗,
下比格律平仄属于正格,
根本不存在”拗救”。
我已经提前提醒你了。
何来:
”青:内行人一看便知在救之中”的说法?


这么外行 ,不懂拗救格律的话,
你怎么说的出口啊?

言外之意,
你似乎是”内行人”,
但就是你这个”内行人”
却连:

西望瑶池降王母


这么简单的多音字辨析都出错,

连众所周知的拗救律谱都弄不明白,
生生把明摆着的拗句辨析成:
出律。



再一次明确告诉你:
1.你这个”内行人”的辨析是错误的。
2.你根本没看懂这副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7-23 10: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