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论王安石《洪范传》的思想架构

[复制链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可以把握到具体之道的根源在于悟道也是用心至诚的结果。从形上的角度看,心与道是同一的,那么从形下的角度看,心与具体之道也是同一的,因为形下之心与具体之道分别是形上之心与大道之用,这就从根源上保证了我们可以用心之思领悟到七畴等具体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参诸人物鬼神也是我们心之思的结果,认为应当这样做。其次,如果参诸人物鬼神有问题,我们就得反思,即“其在我者不可以不思”。所以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仍然要求助于心,心之思是认识形下之道的根本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安石将自己的政治变法看作是探索大道的一种方式,即对形下具体之道探索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能豁然顿悟,而领会到大道。一旦悟道,就能“不思而得”,对形下之道做到完全正确的把握。因而,对于一个得道之人其所作所为就必然是正确的。同样,如果王安石自以为得道,则他必然会自信地认为其变法措施是正确的。这种看法无疑是将大道看作一种一成不变的存在,以为一旦悟得,就一劳永逸地掌握了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之序是水、火、木、金、土,而器之序是水、火、金、木、土(《尚书·大禹谟》),时之序是木(春)、火(夏)、金(秋)、水(冬)(《礼记·月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之所以能从魂魄中产生,是因为魂魄的产生是由于精气作用的结果,即“精气为物”。魂魄中潜存着精神,因而魂魄一旦产生,精神也就应运而生。这种魂魄具而精神生的顺序是由后天的万物到先天精神的顺序,因此与道之序不同。这种后天万物返回先天精神的顺序从反面印证了精神魂魄意道之序,也表明了我们后天的努力就是要遵循天道,回到天道。所以后天物之序与先天道之序不同,前文所说到的器与时之序与道之序的不同也应如是视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事物的展开是有先后之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既然事物有先后顺序的差异,则事物之间就是有差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程颐形上意义上的天理(即道)是从万事万物都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乃至规律这个意义上来说的,都是由天理所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安石的天道与人道是从形而下的角度来说的,就它们是具体之道来说,它们是有差异的。王安石正是通过精此天下之具体之道之理而悟道,强调了万物具体之道的不同,主要是从形下的角度而言,而不是像程颐从形下之道的形而上的根源相同而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安石重视从事物的差异性来认识它们,与程颐从事物都要受到天理的制约获得我们在修养上要保持一种“敬”的启发侧重点不同。而立足于万物之道的差异性,表明了要对万物有等而视之的态度。因此,王安石既重视性理,也重视事物之理,而这一点为其事功提供了内在的根据,这也与程颐轻视事功的态度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0 14: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