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诗可以群 ——从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形态考察其文学观念

[复制链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9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1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嘉会与离群都是诗歌创作的动因, 这里把诗 “可以群” 与 “可以怨” 相提并论, 而怨也是因为 “离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9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1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相同的背景下, “分题” 与 “分韵” 创作形态也出现了。所谓 “分题” 是指若干诗人分探 得题目以赋诗, 亦称 “探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9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1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创作的题目原本应该是非常个人化的, 但是魏晋时代出现诗歌题目集体化的倾向, 即 同题共作之风。同题共作之风始于建安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9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1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题、 分韵的集体创作方式体现了娱乐化和游戏化的倾向, 使君臣和悦, 上下尽欢, 而在这种 娱乐化和游戏化的集体创作中, 又暗含着比较高下的意味, 这种 “群居相切磋” 的创作现象表 明, 自觉追求创作的集体性和功利性已成为当时的风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9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1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题分韵方式的出现标志着诗歌创作出现由他人命题或随机选题而作的风气, 在这里, 诗 歌创作的个性化首先受到集体性规范的制约。诗人要有娴熟的技巧和广博的知识, 才能对各种题目应对自如, 或在所限的韵中运用自如, 不致受到拘束。分题与分韵无疑增进诗歌创作的难度, 当时人们之所以乐于此道, 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时诗歌制作重视创作的集体性与社会交际的新时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9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1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宴会集体创作的分题形式相关, 齐梁间还出现了以 “赋得” 为题的诗歌创作形式。赋得 诗主要是在文人集会、宴会上所作, 即 “赋诗得某题” 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9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赋得诗中有不少标明是应令诗、应诏诗、 应教诗等, 最能说明 统治者带头参与集体创作活动的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9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诗题看, 赋得诗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赋得诗以古人诗句为题,第二类赋得诗以即目所见之事物为题, 所赋之事物从自然万物到人工制品, 巨细不拘, 与 齐梁盛行的咏物诗风气有密切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9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人的咏物诗往往是借物抒情, 在情而不在物;而赋 得咏物诗则往往以刻画物态精细入微取胜, 更着重在描绘、 刻画事物本身情态, 其特点更类似 赋体穷形尽相的 “体物”, 而少了诗歌 “缘情” 的创作冲动。由于赋得诗的集体创作形式和宫廷馆阁生活的视野限制, 更加突出了这方面的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9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1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愈樾强调六朝的 “赋得” 形态特点是 “以古人诗句分赋众人”, “题非一题, 人非一人”, 与同题 共作不同。赋得诗对后来的科举考试诗体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 唐代考官以古人诗句或者各种 事物为题, 令考生作五言排律六韵或八韵, 称为 “试帖” 或 “试律”, 题目也常常用 “赋得”, 但与六朝的 “题非一题, 人非一人” 的情况倒不太一样, 因为同题共作的考试更容易比较出优 劣来。唐代以后, 试帖诗成为科举诗体之一种。其中也出现过一些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2 06: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