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7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本质上说,唐人所谓“物象”实际包括两种性质不同的含义,一种只用物象本意,这时它只代表与“实”相符的符号“名”,主要出现在写景诗中;另一种就是本文关注的含有比喻、象征义的“象”,它在诗中除了代表本象外,还肩负着表达与人事相关的“诗意”的任务,这就是后人所谓的“意象”。以此类推,多个“象”集群使用构成的“境”也可以分为两种,不含任何附加意义只为得“形”似者王昌龄称作“物境”,同样多出现于写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境,王昌龄又分为“情境”与“意境”。广义上讲诗“意”可以包括写景、抒情、说理等各种有实质诉求的内容,但从“象”与“境”各自性质的不同却可将单纯写景诗中的象、境与有抒情和说理诉求的象、境作一区分,所以此处将“物境”单独列出,而将“情境”一并纳入“意境”范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