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辛勤

赋学指南(清 余丙照) 

[复制链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094-《赋学指南》卷一一:论炼局
095-汉朝 祢衡《鹦鹉赋》
096-六朝 (宋)谢惠连《雪赋》
097-(宋)谢庄《月赋》
098-(梁)江淹《恨赋》
099-(梁)江淹《别赋》
100-(周)庾信《华林园马射赋并序》(间从《赋苑》节略本)
101-(周)庾信《小园赋并序》
102-(周)庾信《枯树赋》
103-(周)庾信《春赋》
104-唐朝(上) 王棨《一赋》
105-李程《日五色赋》
106-蒋防《姮娥奔月赋》
107-林滋《小雪赋》
108-王勃《九成宫东台山池赋并序》
109-王棨《沛父老留汉高祖赋》
110-宋言《渔夫辞剑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111-《赋学指南》卷一二:唐朝(下) 李远《题桥赋》
112-宋言《学鸡鸣度关赋》
113-唐僚《汉武帝重见李夫人赋》
114-黄滔《汉宫人诵洞箫赋赋》
115-白敏中《息夫人不言赋》
116-贾餗《太阿如秋水赋》
117-宋璟《梅花赋并序》
118-李白《拟恨赋》
119-(宋)范仲淹《金在镕赋》
120-秦观《郭子仪单骑见虏赋》
121-《赋学指南》卷一三:清朝(上) 吴东昱《一生二赋》
122-鲍桂星《流云吐月华赋》
123-吴锡麟《春水绿波赋》
124-李如筠《雪夜入蔡州赋》
125-吴锡麒《伏波铜柱赋》
126-寇钥《木牛流马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127-《赋学指南》卷一四:清朝(中) 夏思沺《岳武穆奉诏班师赋》
128-周樽元《司马相如题桥赋》
129-陈沆《去害马赋》
130-卢爌《骑竹马赋》
131-刘应钧《蛛隐赋》
132-周系英《庚子日拜五经赋》
133-周召南《龙文百斛鼎赋》
134-吴承沐《多文为富赋》
135-吴锡麒《王右军兰亭集序赋》
136-吴锡麒《晋王右军题扇桥赋》
137-陈沆《披榛采兰赋》
138-吴嘉淦《团扇家家画放扇赋》
139-吴省兰《误笔为鸟驳牸牛赋》
140-陈沆《精金百炼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141-《赋学指南》卷一五:清朝(下) 吴锡麒《调水符赋》
142-刘嗣绾《箫声吹暖卖饧天赋》
143-李如筠《扑满赋》
144-顾元熙《吴季子挂剑赋》
145-安芩《燕雁代飞赋》
146-吴东昱《绿萼梅赋》
147-吴欣会《独占人间第一香赋》
148-俞允若《梅聘海棠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149-《赋学指南》卷一六:古体 拟古 清朝 刘长年《九曲池赋》
150-尤侗《苏台览古赋》
151-尤侗《鹔鹴裘贳酒赋》
152-鲍桂星《拟李程众星共北赋》
153-鲍桂星《拟宋广平梅花赋》
154-归合符《拟庾子山春赋》
155-附:赋法绪论
156-后记
157-相关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叙(王雅南)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故班固云赋者古诗之流。先王采焉,以观士风。赋之名义重矣哉!汉兴,古赋渊博,兼用楚骚。六朝以后,始定为律赋取士,至唐大备。宋元稍变其律,不离厥宗。
      国朝稽古右文,无体不备。故自胶庠及村塾,莫不以赋学课生徒。然而习古体者嫌于宏肆,变律体者近于轻剽,虽有名师讲改,究之金针未度,学制无方,惟倦教者多秘其法故耳。吾邑余纱山先生辑有《赋学指南》一书,分为十法,条缕不紊,恺切详明,一以唐律为正轨。
      时予宦游江右,未见其书。今年春接读全卷,并札示云:“前书仅选唐赋十篇,时赋二十篇,今增选两汉六朝及宋朝各数篇,又增时赋十余篇,俾骚、古源流及当代巨制鸿裁,皆可藉斑窥豹。”又命其郎君注释赋中典故,以便后学查考。予披览久之,知其夙从楚省吴立葊先生游,深得赋中三昧,是以启发后学,至精且详。陆士衡云:“赋体物而浏亮。”扬子云云:“诗人之赋丽以则。”纱山所论,其得此意矣。予喜于闻命,聊撰数语以弁简首,愿海内同学之士知所取法,以为程式,庶无负纱山之苦心,则幸甚。
    时道光廿八年,岁次戊申三月上巳,杏山王雅南谨识于光邑涑水书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序原叙(余丙照)
 
      自有唐以律赋取士,而赋法始严。谓之律者,以其绳尺法度亦如律令之不可逾也。由元迄明,因之不失。我朝作人雅化,文运光昌。钦试翰院既用之,而岁、科两试及诸季考亦藉以拔录生童,预储馆阁之选,赋学蒸蒸日上矣。然通晓者往往矜为秘授,向往者每致叹于迷途,故草茅之士,苟非学有渊源,工赋者亦少。照于是忘其固陋,取唐赋佳构及国朝名作,择其佳句,分为十法。始之以押韵,终之以炼局。又别为碎目数十条,每条引佳构若干以为程式。后复附以赋法,补其遗漏。盖欲为无师授者示迷途,故不惮缕晰言之耳。第照谫陋,所论诸法,或采之名家,或出于鄙见。诚恐立言不当,贻误后学。集成,急就正于吴立葊夫子,谬蒙褒嘉,且为鉴定。谓宜公诸同人,嘉惠来学。照敢谓赋学之精,莫此为备哉?聊以叙述旧闻,志父师之教于弗谖尔。高明君子苟有匡所不逮,辱而教之,则照之取法更进矣,敢不拜嘉乎!
      时皇上御宇之七年岁次戊申仲秋谷旦,纱山余丙照题于文华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叙(吴东昱)
      司马相如曰:“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然则赋其不可学乎?然相如又云:“一经一纬,一宫一商,赋之迹也。”刘勰亦云:“丽辞雅义,符采相胜,赋之体也。”则赋又若不可学而可学。我朝文运昌明,自翰林以及小试,莫不试士以赋,赋学之盛,追汉唐而轶宋明矣。乃草茅之士,能赋卒鲜者,非赋不可学也,欲学而不得其法,求法而不得其人,遂若可学而不可学也。余生纱山,少学于予,诗赋即颇留心,数载中耳提面命,赋中三昧,已得其大凡矣。后从周生豹山游,益加研习,赋学遂臻宏博,从此刊陈落腐,含英咀华,以登徐、庾之堂,而树骚坛之帜,殊可顷指。俟今年夏,以所辑《赋学指南》就正于余,集分十法,始于押韵,终于炼局,条分缕晰,各引佳联,以为程式。虽只就时下律赋细为指示,而于骚、古诸体概未之及。然初学之士,得此一编伏而读之,赋中诸法,了如指掌,不俟面命耳提,自可抽黄对白,又何法之不易知,赋之不可学哉!予喜纱山能叙述旧闻,更有心得也。少为更正,益以数条,命付剞劂,以广所学云。
    时道光七年岁次丁亥孟秋月,立葊吴东昱题于响泉书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增注赋学指南》叙(余丙照)
      昔杜南征注《左传》,颜师古注《汉书》,论者谓为二书功臣,然杜不长于鸟兽虫鱼,颜不长于天文地理,皆阙之不注,以俟后人之增释。今欲以固陋之学,探巨制之淹博,明而注释之,难矣。然详注不能,不注更不可也。(照)于丁亥岁(道光七年,1827)有《赋学指南》之刻,不胫走四方矣。而注解全无,读者每以獭祭苦之。夫示以作赋之法,使仍昧于赋中之典,尚得谓嘉惠来学乎。况其时唐赋仅选十篇,时赋仅二十篇,聊示入门快捷方式,而于历朝佳赋俱未采入,亦无以拓才思而开眼界。壬、癸岁(壬寅,道光二十二年,1842;癸卯,道光二十三年,1843),课徒多暇,取《指南》旧本增而注之。选两汉六朝赋数篇,冠唐之前,以溯其源;选宋赋数篇殿唐之后,以观其变;选时赋之清新典雅有裨后学者十余篇,以便其取资。且命小子(耀)辈博考群书,于赋中典故载于习见书中者,采而注之篇后,使不苦于查考。此照不揣固陋增注之苦心也。至所未见之书,则亦师杜南征、颜师古阙而不注之法,以俟博雅君子云尔。
      时道光岁在昭阳单阏寎月,纱山氏余丙照题于黄士关之醉经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辛勤 于 2019-12-2 22:09 编辑

凡例
1.国朝律赋选本林立,是集专为初学计,不得不细为指示,先引佳联,所以讲句法也;次引佳段,所以讲段法也;后引全篇,所以讲篇法也。
2.集中各条所引各联,原取其句法之佳,其立意有在题前、题后不一,不得以不合题面薄之。
3.集中所引各段亦有前后部位不同,故必注以第几段,示毋凌躐也。
4.律赋盛于国朝,始于唐宋,其先声则源于汉魏,开自六朝,集中全篇多取唐赋,以层次清楚,笔力简劲,篇法完密,可为程式也,然不究渊源,率患根柢不厚,故复增两汉六朝赋数篇、宋赋数篇,合当代名程,共为一集。
5.律赋虽取骈俪,而要以敛气铸局为先,故凡有曲折顿挫者,集中多选;气滞局松者,不收。
6.赋贵真切,不尚堆垛。是集独取精切轻快之作,不能透发题眼者,不收。
7.试赋虽讲声调,然必胎息两汉六朝,乃为上乘。集中末卷登古体及拟古数篇,以存其概,俾知此道非仅四六押韵已也。拟法载《拟春赋》后。
8.旁评指明段落,以醒眉目;引用典实,除整用经句外,概为笺注,均为初学起见,方家幸勿见哂。
9.记事之书,辞多不一。有同此一事,此书所载与彼书异者,兹所注释但就案头所有之书录而登之,固难与未见之书一一求合。
10.集中注释,既不能备录全文,则量其篇幅,去其繁文;总以解释明白为务,亦非任意割裂。
11.事实有各篇互见者,一处注明;余则云见某处,以省简帙。分类有本类条多,不能备载本卷者,分载他卷,以均其部;亦必注明,便于查阅。
练局  六十篇
以上十类,分次十六卷,各有总论,其各条碎目,别详每卷论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9 05: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