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辛勤

《人间词话》(六十四则)

[复制链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3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析
陶渊明《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北朝民歌《敕勒川》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可谓是“无我之境”的完美体现。如禅宗所讲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真正静了下来,也就忘记了自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当诗人带着强烈的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惆怅、或悲悯、或思念等的时候,眼中的景物都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当花瓣飘落的时候,忧伤的人会看到离别,思念的人会看到远方的情人,惆怅的人会感到人生的短暂等。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有我之境”,是在由动到静的过程中体会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3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词话》五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译文
自然中的万物都相互联系、相互限制。然而当它们被写入文学之中时,它们就脱离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关系,摆脱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因此说写实家也是理想家。无论如何虚构意境,其材料必然源于自然之中,而这种构造也必须服从自然的法则。因此说理想家也是写实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3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析:
王国维在此条中又进一步论述了写实与理想的关系。他认为写实和理想是辩证关系,没有绝对的写实,也没有绝对的理想。文学作品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艺术作品中的万物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联系、限制,在作品中得以完美地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切写实家也是理想家,因为在他们的笔下,万物已经超越了时空的制约。文学作品在超越自然的同时又要服从自然中的基本法则,否则作品凭空而来,就会让读者无从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切理想家又都是现实家,因为在他们的笔下,再奇特的想象也要符合自然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3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词话》六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译文
境界并非单独指景物,喜怒哀乐也是人内心中的一种境界。因此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的作品,才能说是有境界,否则就没有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3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析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境虽有在心在物之分,然情生景,景生情,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情景名为二,而是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王国维曾在《文学小言》中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文学理论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创作的表现特征,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样优美动人、情景交融的诗句。
王国维在这里强调境界不仅需要描写真景物,同时也要有作者的真实情感,这样的文学作品才能称得上是有境界。如果作者无病呻吟,勉强抒情,就会适得其反,使作品流于轻薄虚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3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词话》七
“红杏枝头春意闹”①,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②,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注释
①宋祁(998—1062),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官至兵部尚书,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因其《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称“红杏尚书”。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榖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②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官至尚书都官郎中,与柳永齐名。因其《行香子》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张三中”。后他自举平生所得意三词:《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归朝欢》中的“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剪牡丹》中的“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都有一个“影”字,世称“张三影”。
《天仙子》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3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析
宋祁的《玉楼春》上阕写初春的时候,大地回暖,春风拂面,东城的春景越来越美;风吹动湖中的水纹,与湖中游客船上的桨荡开的湖波连在一起。绿杨成荫,翠柳连天,烟色迷离,杏花在枝头“闹”着暖人的春意。对于这个“闹”字,王国维的评价是“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在《窥词管见》中说:“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其实这一个“闹”字如王国维所解释的,用得很妙。枝头红杏本来是视觉范围的,而“闹”则属于听觉的范围,巧妙运用通感的手法,将无声静止的画面写得生机勃勃、充满动态,浓郁的春色在喧闹的枝头被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张先的《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夜晚的天空风轻云淡、月色当空之时,地上的花儿也随风摇摆,用一个拟人化的“弄”字,写出了花儿顾影自怜的伤感美态,可谓传神之笔。
这两句词可谓是一字之功,境界全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3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词话》八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①,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②;“宝帘闲挂小银钩”③,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④也。
注释
①《水槛遣心》(其一)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②《后出塞》(其二)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③《浣溪沙》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④出自秦观《踏莎行》,参见本书第三则,注释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3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境界有大小之分,但不能因此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怎么不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呢?“宝帘闲挂小银钩”,怎么不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呢?
赏析
王国维认为境界有壮阔与幽微的区别,但不可以凭境界的壮阔与幽微来区分优劣,壮阔的境界有壮阔的美处,幽微的境界有幽微的美处。例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秦观的“宝帘闲挂小银钩”境界幽微,却让人回味无穷;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秦观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境界深沉悠远,同样让人感慨万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9-23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词话》九
严沧浪①《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②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9 06: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