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6-3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扫荡群雄,官渡之战消灭了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占领青、冀、幽、并四州,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当时袁绍之子袁熙、袁尚逃到东北少数民族乌桓部族之中,联合反曹。当曹操决定征乌桓时,诸将恐大军深入东征,刘备说动据于荆州的刘表袭击许昌,惟郭嘉料定刘表不会用刘备,劝曹操向东北出军。五月出兵,七月间大水,傍海之道不能行,“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馀里”,可见其征行之艰难。距敌尚有二百里,袁氏兄弟及乌桓单于知之,以数万骑迎敌。曹操纵兵击之,虏众大败,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引兵归途中,辽东太守又斩逃奔彼处的袁氏兄弟及辽东单于速仆丸之献于曹操。十一月至易水,代郡、上郡单于来贺。曹操此次征乌桓,分析形势,把握时机,坚定果断,旗开得胜。虽然开始十分艰苦,但交战十分顺利,在战后也引起一系列良好的变化。陈琳此赋今存只是节录的一个片断,但也反映出了这次远征的大体情形与特征。因序中交代了事情的原委与意义,赋正文中不少地方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的手法,便显得虚实结合,不至于给人模糊不清、虚无缥缈之感。如果赋中完全用叙事之法,人名、地名、经过等照实写去,会显得罗列细琐而太实,缺乏诗意,也难以表现出远征大胜的不凡气势。故序交代史实之要点而赋正文侧重表现气势,表达作者的赞扬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