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格律诗体裁,出现在南朝,定格在唐(主要是科考评卷的必参照),也是逐步完善的。所依音韵是《唐.礼部韵略》。
.
格律诗体裁的格(形式规矩),有篇章格、字句格、对称格、音韵格等。音韵格里,除必须押韵外还有对四声运用的严要求。四声归类为一平声与三仄(上去入)声的摆布。
.
今人讲的、计较的最多的是平仄格式,这其实只是格律体裁的部分要求。如今有了新公用语(古代称官话)。平仄与韵的争论歧义就多了。所谓平水音韵称为,出现在南宋之后,还有两种说法“北平水”(金)、“南平水”(南宋),是当时科考的《礼部韵略》。据报道,前些年在敦煌发现半部这种韵书本,有待研究。平水音韵表那个是真,是否南宋本?得有证物说了算。问题是,平水表是唐韵吗?
.
这一问,问出了实质:今日到底按什么韵书定平仄?罗列下:陆法言隋切韵、《康熙字典》清切韵、唐北宋南宋《礼部韵略》以及此后的洪武佩文,还有词林正韵(词牌韵)、周德清中原音韵(曲调用);重要的今口语,是普通话与各地方言、民族语,与这韵那韵的音韵变异。自那个王力参加普通话制定以来,一直说这个平仄,按什么音韵阅读、演唱、朗诵古典诗(自诗经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