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高村

秋收 (擂台参赛)

[复制链接]

44

主题

1161

回帖

3461

积分

高级会员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4

积分
3461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3-9-27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巍阙,当是魏阙之笔误。巍阙哪知田事苦,“哪知”,感觉稍稍过了些,“应知”是否更妥帖些?问好!

32

主题

108

回帖

5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0
 楼主| 发表于 2013-9-28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噢! 我… 我是送货来的! 请问… ... “宇宙黍舍” 在哪?” 只收玉米,不收粗谷吗?那幺就… 退货吧!:~:-|

32

主题

108

回帖

5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0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覆各楼主:

万颗~~ 只是一约数。你不会怀疑 “桃花潭水深千尺” 是吹牛皮吧! 又
颗颗~~ 收割后不用放鸭子下田。:D

金风.秋旻~~ 请在秋晴日到辽阔平原看看女黄禾稻,感受一下。:)

魏阙~~ 魏通作巍,义同。

哪知~~ 可用原、早、亦、应、怎、不、安、焉等字取代,看态度是正面还是负面。

栉风~~ 真的打错了字。:(

点评

“魏阙”可称“巍阙”吗? 魏,古代宫门上的楼台。阙,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用作朝廷的代称。 《说文》中是有“巍”通“魏”之说,但一般只通形容词,如《庄子》“魏然而已”等。名词则不可通,如“魏国”、魏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1 22:54

32

主题

108

回帖

5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0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善如流,再贴修订版:

秋收 (薄怨篇)  
金風輕抹過田疇,喜趁秋旻萬石收。
巍闕焉知田事苦,櫛風沐雨一年頭。

秋收  (頌德篇)  
涼風習習過平川,禾熟薯高好賣錢。
李總早云田事樂,風調雨順近數年。

**石~~读作担,义同,古制为120斤。
**李总~~随便加个村委、镇委、县委、省委姓氏都可以。

421

主题

387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19414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3-9-30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村 发表于 2013-9-30 18:51
从善如流,再贴修订版:

秋收 (薄怨篇)  

太有意思了,好绝。

涼風習習過平川,禾熟薯高好賣錢。
李總早云田事樂,風調雨順近數年。
发表于 2013-10-1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大进 于 2013-10-1 23:00 编辑
高村 发表于 2013-9-30 18:49
覆各楼主:

万颗~~ 只是一约数。你不会怀疑 “桃花潭水深千尺” 是吹牛皮吧! 又

“魏阙”可称“巍阙”吗?
魏,古代宫门上的楼台。阙,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魏阙”用作朝廷的代称。
《说文》中是有“巍”通“魏”之说,但一般只通形容词,如《庄子》“魏然而已”等。名词则不可通,如魏国、魏姓、象魏等。按理,“魏阙”是名词,“魏阙”不能通为“巍阙”,诗词中用以借称朝廷的,均用“魏阙”。此字是否可通,还望赐教。

32

主题

108

回帖

5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覆草桥:

扬名宜趁早,美女多倾慕;如将性命保,莫要勾义嫂;
帮会成大佬,钱银有排数;马屁拍得好,升官当有道!

共勉之…

32

主题

108

回帖

5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覆唐老师:

中国最蜚声国际的是什幺? 除了贼人是真的外,就是生产A货 (有空时请到深圳东门逛一逛)!中那些A货是骤眼不能分辨的,如YSL、LV、DKNY、Gucci等等,尚幸唐老师目光如炬,点出真伪!果真是一个 encyclopedia!

除了东门外,中国各地那些镇级、县级、省级的老爷们也不敢后人,纷纷跟风,把自己的办公室upgrade;故此,那些仿人民大会堂、仿太和殿、仿克宫、仿白宫到处可见。

再说那些“贫下中农”对自已的世代事业,纵然辛苦也不能贸贸然放弃,偶尔只能口中唸唸有词,对领导们薄怨几句,消消气。至于“领导们"是谁?就是那些镇级、县级、省级的老爷的办公室所在,就是A货“魏阙” ~~“巍阙”是也!

记得以前国文老师说过“诗宜务虚”,直说就是不要写得“太实”,合该给读者一些想象和推敲。唐老师大概不会忘记吧?!

鄙人狂网上写诗填词,只视作何淡如式的游戏人间,嘻嘻哈哈的耍过便是,从来不作古时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或近代宋郁文的“咬文嚼字",故此很多时以粤方言、粤俚入诗。
发表于 2013-10-2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赏!!!!!!!!{:soso_e1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5 14: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