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24 06:06 编辑
元兢声律体系的继承与发展
以平韵诗来说,沈约声律体系的【三种】律句: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仄(25不可同上、去、入)。
〇仄〇〇平。
以平韵诗来说,沈约声律体系的【两种】律联:
甲: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乙:
〇仄〇〇仄(25不可同上、去、入);
〇仄〇〇平。
以平韵诗来说,元兢声律体系的【四种】律句: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仄(25不可同上、去、入)。
〇仄〇〇平。
〇平〇〇平。
以平韵诗来说,元兢声律体系的【两种】律联:
甲: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乙:
〇仄〇〇仄(25不可同上、去、入);
〇平〇〇平。
由以上可知:
从【四种】律句来看,元兢是【三种继承,一种发展】
从【两种】律联来看,元兢是【一种继承,一种发展】
唐近体律诗:从声律来类聚,分为【粘】与【不粘】两种。【粘】的是【换头体】,【不粘】的是【折腰体】。从韵律来类聚,又有【平韵诗】与【仄韵诗】两种。【换头体】、【折腰体】、【平韵诗】、【仄韵诗】等,可以由唐朝科举的试律诗,得到证实。折腰体,也是律诗。唐朝诗论大家殷璠所说,“总不粘二,未为深缺”,就是如此声律观。大凡用“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和“〇仄〇〇仄;〇平〇〇平”两种律联格式写成的,都是唐近体律诗。只是分类不同罢了符合粘连的,是换头体;不合粘连的,是折腰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