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羊回复:你提供的影像资料,应该是伪造的,因为书中引用了王力还未出版的《汉语诗律学》。
【诗法入门】是一本关于格律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的书,印制发行年份不明,但起码是民国前期甚至更早。相信这样的书在流行图书馆已经不见多了。鉴于台山同学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友对格律诗的兴趣,我把一直保存下来的这本书上传同学网,以供格律诗爱好者作为参考。这本书的相关内容有:- 古代猛人有关格律诗的诗论。
- 格律诗的平仄格律。
- 作诗的要领
- 诗体提点:风、雅、颂、赋、比、兴,以及起、承、转、合。
- 各种格律诗形式、风格的例子和解释。
- 大量格律诗并附简要说明。
- 以上是另一位持有此书的台山同学网总版主远游客介绍此书的文章。
要知道没有古人的诗词资料,王力他也写不出《汉语诗律学》。
三羊回复:声律的定型,应该不会晚于永隆二年(681)八月朝廷颁布《条流明经进士诏》。诏令云:“自今已后,考功试人,明经每经帖试,录十帖得六已上者,进士试杂文两首,识文律者,然后并令试策。”唐朝律诗的科考,分为【粘】与【不粘】两种。
定型初期,可【粘】(律诗体:近体诗)可【不粘】(古律古绝)很正常。不要混淆了。搞不清楚就要出笑话。
三羊回复:唐朝以前,有【永明体】律诗。
永明体介乎古风体和近体诗之间,也就是永明体不是近体诗,也就是说近体诗是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形成的。说明永明体不是律诗。它属于古律、古绝。永明体为律诗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武后时期的重要宫廷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在永明体的基础上,把四声二元化,即把四声归纳为平仄两种。还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完成了从律句到律篇的过渡。从而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诗体,也就是律诗。在律诗定型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宋,是他们最后完成了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因此律诗最初被称为“沈宋体”。律诗的定型对诗歌发展意义非凡,它推动唐诗走向高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