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重建“东明精舍”的申请报告 谨呈: 浦江县人民政府 郑宅镇人民政府 案据: 浦江县“江南第一家”合食同居十五世,达360余年,历宋、元、明三朝旌表,其孝义名冠天下!被誉为中国儒家“家族文化”的典范,举世无双!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建设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众所周知,历史与文化名人互为因果,重建“东明精舍”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事由(历史沿革): 《钦定四库全书》记载:“东明山在浦江县东三十里突起大泽中。元时,青田尉郑德璋建立精舍于此,教其族人。旁有水曰‘灵渊’,渊东百步有泉曰‘梅花泉’,相近为‘青萝山’。元末,宋濂筑‘青萝山房’,自金华徙家于此。” “东明精舍”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闻遐迩,开办“义塾”,创“希望工程”之先河!“东明精舍”人文荟萃,先后延聘了一批硕儒柳贯、吴莱、黄溍、戴良、胡翰讲学东明,宋濂慕名负笈求学东明,继吴莱主讲东明精舍,长达24年之久,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和造就了173位尽忠恪守的廉政官员,以及数以百计的诗书画人才。如:天下读书种子方孝孺、礼部尚书郑沂、左春坊左庶子郑济、蜀王府长史郑楷、湖广道监察御史郑榦、大理寺左丞郑煁等等。 东明山既是造就人才的基地,也为历史文化名人荟萃之所,堪称众星拱月之胜地。 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不仅是卓有成就的一代大家,也为“江南第一家”家族儒学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更是世界级的文化历史名人。宋濂与“东明精舍” 、“江南第一家”的历史关系和发挥的作用永远都功不可没;宋濂不仅是一张浦江县文化历史的金名片,更是开发和挖掘“江南第一家”宝贵文化遗产的金名片!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得到传承和繁荣。在浦江县委县府非常重视浦阳月泉历史文化的开发的同时,郑宅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镇党委、镇政府开发东明山胜地,重建“东明精舍”,筹建“诗书画院”,这也是大家的共同夙愿,恳请批准为幸! “江南第一家”郑氏宗亲会、“江南第一家”文史研究会 2014.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