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吹树吟 于 2014-8-9 09:37 编辑
二无名氏歌谣
古 艳 歌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此诗选自《太平御览》。
战 城 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注一);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注二)。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注三)?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注四),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注一:激激,水清澈貌。冥冥,幽暗貌。 注二:枭骑,善战之马。此喻勇士,贤能之士,即良臣。驽马,驽钝之马。 注三:梁筑室,指战争中,在桥上枸筑营垒工事。南,北,即到处都是。一说在桥上筑房屋,如何能南来北往通行。 注三:子,此至战死者。良臣,对战死者的美称。
上 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期(注)。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注:上,指天。邪,通耶,语气词。相知,结为知已。命,令,使。绝,断交。
白 头 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别。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注一)。燮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注二)。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注三)。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注三)。 注一:斗,酒器。此句谓,今日最后相会,明日沟边分手。 注二:燮蹀,踯躅而行。御沟,宫墙边的水沟。 注三:嫋嫋,动摇貌。簁簁,此句谓鱼尾如濡湿的羽毛。 注四:钱刀,古代将钱铸成马刀形,故称钱刀。
陌 上 桑无名氏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熹蚕桑(注一),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坠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注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鬚。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注三)。 使君从东来(注四),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问罗敷,宁可共载不?(注五)”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注六)。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庐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注七)。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注八)” 注一:熹蚕桑,善于。熹蚕桑处理蚕桑。 注二;缃,杏黄色。绮,有花纹的绫子。襦,短袄。 注三:坐,因为,归罪。 注四:使君,汉代对太守(后世称刺史、州牧)的称谓。 注五;共载,共乘一辆车回去,即嫁给使君之意。 注六:上头,前列。居上头,走在队伍的前列。 注七;侍中郎,官名。汉代官制,属大夫的特加官职,常为皇帝侍卫。专城居,即一城之主,如太守、刺史一类的官。 注八:殊,即优秀出众。 以上无名氏歌谣均选自《乐府诗集》。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注一)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以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注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注三)。 注一:阻,艰险。 注二:此名疑为比喻游子在外为人所惑。 注三:捐,也是放弃之意。道,此指述说。此句为自勉自宽之语。 此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步出城东门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此诗选自《古诗八首》。
两汉乐府民歌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思想性方面,主要表面在三个方面:一是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对饥饿、贫困、受迫害的披露和反抗。其中《陌上桑》、《孤儿行》、《艳歌行》等就是其例。二是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战城南》、《饮马长城窟》、《十五从军征》等就是其例。三是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搞议。其中《白头吟》、《上山采蘼芜》等就是其例。艺术性方面,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叙事性。它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艺术手法。在汉乐府民歌中,出现了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是我国文学史上叙事诗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秦汉乐府民歌对后世文学的巨大影响,首先表现在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其次是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五言体就是出现在这一时期,自东汉以后,一直成为我国诗史上一种重要的传统形式。三是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成了后人的学习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