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虽官职不高,却也足以维持一家温饱。然而,正是这份看似平凡的官职,却让他面临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成就了一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 故事是这样的:陶任彭泽县令时,朝廷腐败,官员们多阿谀奉承,以求自保或晋升。陶所在的彭泽县也不例外。一日,上级官府派来了一位督邮,此人以严苛著称,每到一处便要求地方官员卑躬屈膝,任由他摆布,并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其私欲。 消息传到陶渊明耳中,他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他深知,若按此督邮的习性,自己势必要违背本心,去迎合他的无理要求,甚至可能连累百姓。夜深人静之时,陶渊明独自坐在书房,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心中五味杂陈。他反复思量:自己为官,本是为了造福一方,若是为了区区五斗米的俸禄而折腰,失去了人格与尊严,又怎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怎能对得起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和百姓? 次日晨,陶渊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毅然提笔,写下了一封辞呈,简短而有力:“吾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随后,他命人将辞呈送往郡府,自己则收拾行囊,准备离开这个不适合自己待的地方。 村民们得知消息后,纷纷前来相送,他们眼中满是对陶渊明的敬佩与不舍。陶渊明望着这些淳朴的乡亲,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虽然放弃了官职,却收获了更加宝贵的东西——自由与尊严。 合计下,陶渊明在彭泽县令任上,只待了八十余天。这就是陶渊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