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12-8 15: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对难
清朝时候,浙江桐乡有个教书先生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去省城考举。他们来到一个叫武林关的地方,天就黑了,关卡已经大门紧闭,要过去只好等明天了。 先生看着关卡大门,叹了口气说: 开关迟,关关早,阻过客过关 先生这句话,用了几个同音异义的字:第一、三、四个"关"字,当"关卡大门"讲,是名词,第二个"关"字,是动词;"过客"是合起来的名词,当"过路的客人"讲;"过关"的"过"是动词。 学生听了,不知是先生发牢骚,还是考己,索性就当个对子吧。对什么呢?他想了天,也没想出来。唉,真是出对儿容易,我来对对儿就难了。猛然间,他发现自己这个想法就是答案,于是对出: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这个对句非常巧妙,它的同音异义和出句用法完全一样。 老师听了学生的对句,很高兴。不过,这次考试,他的学生考上了举人,他自己却榜上无名。 本人试对: 开关迟,关关早,阻过客过关。(古人出句) 看画浅,画画深,让学生学画;(崇学对句) 本人对句化自陆游《示儿》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