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景灏

[基本概念] 出句论孤平其实无意义

[复制链接]

63

主题

129

回帖

16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96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23-8-22 20:19
谢谢先生指导,问好!

班门弄斧了,还望先生海涵。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29

回帖

16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96
 楼主| 发表于 2023-9-3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居易(772-846)《和令公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请钱不早朝”,“请”字下註云:“平声”。
  台湾蔡振念认为这是白居易为了防止孤平而作的注。


按:台湾蔡振念为什么会认为这是白居易为了防止孤平而作的注呢?问题还在白居易身上,请字习惯上读上声,如此这句便成了非律,这就不符合近体律诗的规范了,其实广韵上请字就有平声读疾盈切,只是非习惯上读法,白居易无外为避免不符合近体律诗的规范之岐议而特意注明平声而已,亦足见对句在孤平为大忌实早在中唐时代便是很重视,故中唐之后的近体诗颇是难觅对句之孤平,即便是今人有搜索软件的便利,然终是不多见,百之不得一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29

回帖

16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96
 楼主| 发表于 2023-9-3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方回、清代纪昀:
  贾浪仙《早春题湖上友人新居》:“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故从飱后出,多是夜深归。门箧收诗卷,扫床移卧衣。几时同买宅,相近有柴扉。”方回:“收诗前句不拗,只‘扫床移卧衣’拗一字。‘扫’字既仄,即‘移’字处合平,亦诗家通例也。”纪昀:“此亦单拗法。又有一字双救者,如‘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是也。”

按:方回“收诗前句不拗,只‘扫床移卧衣’拗一字。‘扫’字既仄,即‘移’字处合平,亦诗家通例也。”,不过那时只有拗字救的意识,还没孤平的的词语,但提到了这样的句式也不错了,亦诗家通例也一语尤可贵,足见诗家早已意识到了对句仄平仄仄平的缺憾和非律意识,故通例救为仄平平仄平,足见救孤意识和对句必律的意识其实很早就有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29

回帖

16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96
 楼主| 发表于 2023-9-3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趙執信《聲調譜》於五言律詩中,亦引杜牧《句溪夏日送盧霈秀才歸王屋山將欲赴舉》詩第二句“繭蠶初引絲”,於初字下註“宜仄而平,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又舉李商隱《落花》詩首聯對句“小園花亂飛”,花字下註“此字拗救”。詩後亦並註明:
  “…律詩‘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變而仍律也。即是拗句。仄平仄仄平則古詩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論一語誤之也。七言不過於五言上加平平、仄仄耳…可以類推。”

按:律詩‘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變而仍律也。赵执信所引之诗与所论更明显只是在对句上论孤平,如果要是论两仄夹平的话则茧蚕初引丝的上句野店正纷泊明显为两仄夹平,可见,赵执信也是从近体律诗的出宽对严的对句必须是律调的角度而论的,茧蚕初引丝为仄平平仄平,此赵执信所说的拗而仍律也,此句在拗救上也是双救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29

回帖

16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96
 楼主| 发表于 2023-9-3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翟翚《声调谱拾遗》在李白《送客南阳》“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之下注说:“赵谱云:‘下句第二字平,第一字及第三字用仄为落调。’观此似不可信。”

按:赵谱云:‘下句第二字平,第一字及第三字用仄为落调。’,赵谱即赵执信的声调谱。跟上面一样的道理,若按两仄夹平的话李白这首在出句上更多,斗酒勿为薄、坐惜故人去、挥手再三别均是,但赵执信并不理会这些而独云‘下句第二字平,第一字及第三字用仄为落调。’,可见赵执信是注重在对句上论律调的,而翟翚不解的是李白的这首其实是拗粘的齐梁格,赵执信论律又是无论古风还是近体中都要论上一论的,在齐梁格调中寸心贵不忘落不落调其实无意义,齐梁格相对于近体而言本就是声病之体,乱律的齐梁格前人多有不知,故翟翚的观此似不可信之辞不难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29

回帖

16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96
 楼主| 发表于 2023-9-3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景灏 于 2023-9-3 17:29 编辑

清乾隆年間李汝襄所著《廣聲調譜》。其卷上《五言律詩》一章,所列五律諸式中有“孤平式”,引例詩三首;
  杜甫《翫月呈漢中王》詩起句“夜深露氣清”。
  又李白《南陽送客》詩第二句“寸心貴不忘”。
  又戴叔倫《送友人東歸》詩第二句“出關送故人”。
  並於三詩例句首字旁均標出“孤平”所在。三句俱為用韻句“仄平仄仄平”,其首字原為平聲而拗用仄聲者。例詩後註曰:
  “孤平為近體之大忌,以其不纉也。但五律近古,與七律不同,故唐詩全帙中,不無一二用者,然必借拗體以配之。此在古人故作放筆,非無心也。若不察而誤用,失之遠矣。”
  “凡遇平平仄仄平之句,其第一字斷不宜仄。然亦有第一字用仄者第三字必用平,謂之拗句”。並引鄭谷《書村叟壁》詩首句為例:“草肥朝牧牛,草字用仄,使朝字亦用仄,則肥字為平字單行而不纉矣。此將朝字用平,則肥字不得於上,猶得於下也,仍不單行,故名拗句而可用也。”

按:纉也者继也,不接之意;李汝襄的‘孤平為近體之大忌,以其不纉也’这里的实质跟王渔洋的平不令单是一样的,平不接平,故不纉也。但李汝襄后面的话就有为前人五律误用孤平开脱的意思了,这点其实并不可取,误用便误用了,何必开脱?事实上李汝襄所举例的四首中只有李白的《南陽送客》是明显拗体,其余都不是,戴叔倫的《送友人東歸》只是在出句上有三个特拗句,并不失粘失对,故不能判为拗体。李宪乔说:“惟次句仄平仄仄平,乃为单平落调矣,诸名家集中所必不用。即检全唐之诗,亦只有一两句犯者。然或一时错简,未可为训”,此态度可取,我辈后学,不可指责前人,但也不能因前人的或一时错简为借口。

“凡遇平平仄仄平之句,其第一字斷不宜仄。然亦有第一字用仄者第三字必用平,謂之拗句”。李汝襄的这段话是在解释平不令单、孤平自救,下面的那段话前面的易懂,即援例释上面之义,但后面的‘此將朝字用平,則肥字不得於上,猶得於下也,仍不單行,故名拗句而可用也。’的意思是朝为平声,则肥字平声没有前面的草字和它连平,却仍得到了后边的朝字和它连平,因此肥字平声仍不单行,所以成了拗句而仍然可以运用也,这是在解释孤平拗救,仍是赵执信的拗而仍律和王渔洋的平不令单。

其所引杜甫《翫月呈漢中王》詩起句“夜深露氣清”並引鄭谷《書村叟壁》詩首句為例只为引例而论,王力先生之举例相类,因唐人近体中孤平之例甚少之故也【王力只找到两例】,并不能说明孤平在出句上为大忌,据今之学者蒋寅先生的话来说,李汝襄所著《廣聲調譜》颇有【又将唐人偶然的例外,或牵就字面的出格,都一一标以名目,有点琐屑无谓。】的意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29

回帖

16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696
 楼主| 发表于 2023-9-3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同治年間董文煥《聲調四譜圖說》,卷十一指“仄平仄仄平”這句式中“單一平聲為兩仄所夾者為夾平”。卷十二又云“至於孤平、夾平諸句律詩最忌,而拗體則獨喜孤平而忌孤仄”。

按:此说同李汝襄的 “然必借拗體以配之”类似,但这里的孤平、夾平分而别之倒也可证孤平并非夹平,夹平实是另有所指,大抵应是指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之类的非律句,其包含了“仄平仄仄平”這句式也是非律句,故释之曰“單一平聲為兩仄所夾者為夾平”,这点在理解上很重要,一但误解“單一平聲為兩仄所夾者為夾平”即孤平的话则真就是遍地孤平了,然事实上董文煥、李汝襄并无此意而仅以“仄平仄仄平”這句式而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1 16: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