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5-15 16: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茶如水 于 2024-5-15 16:48 编辑
王恩岩
名闻趣事 不忘初心
笔者坐不改姓,行不更名,一个王恩岩从小一直叫到老。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却有着不一样的故事……
2014年3月,大连市文明办与大连晚报共同举办《家风的故事》征文活动,笔者的稿件<家风无痕父教有声>引起了晚报记者王春燕的注意。于是,电话打到家里,笔者接的:您好!这里是王恩岩家吗?请王恩岩接电话……我就是。您就是……迟疑了好一会儿,春燕才接着说下去。王恩岩是男性公民……春燕是带着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打电话的。这也实在是不足为奇,早在中学、知青点、大学时,就常有同学反问道:你就是王恩岩?我们还以为王恩岩是个男同学呢!
还是2014年的4月间,大连老干部工作网老干部之声栏目刊登了笔者的一篇文章<和儿子一起去钓鱼>,其中一句:儿子约我和他爸……改成了儿子约我和他妈……我知道,又是这看似男性化的名字惹得“祸”了。 通过这件事儿,我和大连老干部工作网的编辑陈老师成了未曾谋面的知心朋友。虽然当初的假设是错误的,但陈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爱护作者、服务读者的敬业精神,教人不得不敬佩不已。我暗自庆幸,自己遇到了一群知己。不知是哪位哲人说过: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甚至可以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于是笔者2015年一发而不可收的在该网发了包括新闻报道、抒情散文、诗词组歌等38篇文章。据2015年大连区市县宣传稿件采用情况统计一览表可见:普兰店区老干部局以被采用65篇,单位排位第五名;笔者以被采用38篇,个人排位第四名。2016年,笔者又有40余篇文章,被该网陆续采用。 让我没想到的,是在2016年的普兰店区老干部局的年终总结视频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图像、听到了认可的褒奖词。
我曾经有几首小诗混迹于《大连诗词》、《莲城群众文化》、《古莲》文集、《辽南诗词》等,自觉汗颜。因此,笔者写了一首七绝,自嘲道:何德何能本草根,无知无畏弄诗文。 诚惶诚恐勤思韵,知耻知难挤鹤群。今天用在这里一定是恰如其分,再合适不过了! 感谢我的父母给了我这样一个与众不同、有故事的名字,并因此结缘许多新朋故友,包括从未谋面的记者春燕、编辑陈老师们。人以群分啊!有人说: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所在的位置。很高兴我选择了陈老师们,当然是高攀了。
谢谢陈老师们!我将与老师们一路同行,不忘初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