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寓意山水的个体忧怨和美学追求

[复制链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2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面,自然山水的美只是局部的,给他的安慰也只是暂时的,从整体上看,贬所环境给予诗人心灵的乃是一种恶的投影,由此产生的也就不能不是一种永久的悲伤忧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2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山水局部的美与整体的恶,贬谪诗人暂时的乐与永久的忧,乃是横亘于柳氏游记诗文中的极为突出的内在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2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方面,如果不计贬所环境整体的恶,那么可以看到,即使在局部美的山水中,柳宗元依然得不到完全的安慰,也难以与自然达到真正的和谐同一。因为事情很清楚,柳氏笔下的奇山异水,大都奥狭深僻、幽寂凄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2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除了永州一地的自然山水在客观上多具有这种特点,而这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又与作者索寞的心境相契合外,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柳氏游记诗文间接表现性方法的使用和主体有着明确指向的美学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2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间接表现性,盖指主体情志不以直接抒发的方式加以表露,而是在自觉选择并真实描摹对象物的前提下,以隐蔽的方式融注其中,更确切地说,这是表现和再现两种方法的结合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2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一般情况讲,表现性方法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相对忽略对外物的细致刻画;再现性方法注重对外物的真实再现,较少主观情感的明确表露。将此二者结合起来,既重自然景物的真实描摹,又将主观情感不露痕迹地大量融注其中,令人于意会中明确领略到作者的情感指向,这便形成了存在于柳氏游记诗文中的间接表现性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2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既要表现,又不愿因此表现而损伤艺术的真实,惟一的办法,便是有目的地选择某种与自我心境情怀相一致的自然景物,将主观情感不着痕迹地寄寓其中,为飘摇动荡的精神觅得一块暂时的安顿、停放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2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没有明确的悲情抒发,但由于在诗人幽独寂寞的心性中,本即包含着对混浊人世的强烈不满,因而,诗人以苍凉忧愤的眼光观物,不能不使上述景物之意境、气氛均呈低沉凄冷之态,不能不使它们都带着一种与世俗不谐的孤独冷峭的色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2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山水的奇丽和游历过程中的刺激使他暂时忘却了人世的纠纷,他精神上的自由、安顿之地便找到了;可是当他一想起萦绕中怀的深哀巨痛,并由被弃山水联系自身的悲剧命运,便不能不马上与危栗万变的世界相接,于是精神上的自由、安顿即归于破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2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柳宗元的精神始终处于暂时安定和永恒动荡的摇摆之中,势必造成他忧乐结合、此起彼伏的心理流程,也势必导致他游记诗文中间接表现和直接表现两种方法的交替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2 13: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