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是用来抒情言志的一种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体裁。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所以诗歌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中国诗歌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数以万首计的丰富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欧洲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人一词,战国时就有了,《楚辞.九辩》注释说:"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正字通》注释说:"屈原作离骚,言遭忧也,今谓诗人为骚人。"这便是诗人一词的最早提法,从此以后,诗人便成为两汉人习用的名词。辞赋兴起之后,又产生辞人一词。六朝以后,社会上很看重辞赋,认为上不类诗,下不类赋,以此又创立了"骚人"一词。从战国而至盛唐,诗人、骚人的称号受人尊敬。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远古至近代诗歌不知其几千万万,因种种原因失传了的除外,保存下来的仍可说是浩如烟海。在浩如烟海的各类诗歌中不能不特别提到最为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诗词。中华传统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奇葩。传统诗词韵律优美,意境深远,情趣高雅,用字简练而内涵丰富,可吟可唱朗朗上口。或直抒胸臆,畅言心声;或描景状物,抒情言志;或论古叙今,抨击时弊;抒情怀、寓哲理,是一种大美大雅的文学体裁,千百年来,一直深受社会各阶层人民大众的喜爱。李白的潇洒不羁,杜甫的沉郁厚重,苏东坡辛弃疾的豪放雄浑,李清照的清新婉约,陶渊明的飘逸出尘,岳武穆的壮怀激烈,无不令人神往。“诗言志,歌咏言”,传统诗词所体现的忧国爱民的情怀、奋斗不息的精神代代相传,传统诗词对人们,特别是对青年人的启迪、教育作用不言而喻。在树立新时期荣辱观、增强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力、激励全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应该充分发挥中华传统诗词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