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粥饭桶

[基本概念] 浅谈吴体诗

[复制链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6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6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人的吴体诗:
逆云佛塔金千寻,傍声滴翠玲珑岑。春供万象富远目,响答两面地纷啼禽。风摇野帻去复去,露浥乳宝深尤深。奇声俊逸鲍夫子,蓬社不挂渊明心
——史浩《次韵鲍以道天童育王道中吴体》(《全宋诗》卷一九七三)
故都宫阙汙膻腥,原野久稽陈大刑。未须校尉戍西域,先要将军空朔庭。意言挥戈可退日,身乃读书方聚萤。病起窗前发如雪,夜闻风声孤涕零。
——陆游《夜闻大风感怀赋吴体》(《剑南诗稿》卷十六)
九月十月天雨霜,江南剑南路途长。平生故人阻携手,万里一书空断肠。人生强健已难恃,世事变迁那可常。两家子孙各长在,他年穷达毋相忘。
——陆游《吴体寄张季长》(《剑南诗稿》卷三十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6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6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在于杜甫、方回等人“吴体”中的失黏与失对,在宋代另外一些诗人的“吴体”中却并不存在。这一实况所表明的是,“吴体”作为近体诗中的一种“新近体”,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有着另一种类型。而这种类型的存在,则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方回“吴体”即“拗体七律”说的完全不可相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6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6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庭坚《二月丁卯喜雨呈吴体为北门留守文潞公作》:
乘舆斋祭甘泉宫,遣使骏奔河岳中。
谁与至尊分旰食,北门卧镇司徒公。
微风不动天如醉,润物无声春有功。
三十馀年霖雨手,淹留河外作时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6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6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旧说王隐者,北斗今看韩退之。
不颀觅句花照眼,行见调羹酸着枝。
——胡铨《司业口占绝句奇甚辄用韵和呈效吴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6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6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诗人的“吴体”之作, 尽管是因受唐代诗人“吴体”影响的结果所致,但其与唐代诗人的“吴体”相比,却出现了一些颇值注意的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6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6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吴体”与宋代“吴体”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青出于蓝”与“胜于蓝”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6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6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凡篇中杂以方言谐词者皆是吴体”的认识,乃为“吴体”最核心的本质特征之一。这是因为,《杜园说杜》中的“凡篇中杂以方言谐词者皆是吴体”云云,实际上包含着“什么是吴体”的两个方面:一是“吴体”之“吴”所指为吴地的“方言谐词”,也即今江苏南京一带的方言;二是因为以吴地的“方言谐词”入诗,才导致了“吴体”中不同于正格“平仄谱式”的平仄句式的产生。而此二者,又是互为关联的,即前者为因,后者为果。如果将这种因与果综合起来进行观照,即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杜甫在创作《愁》诗时,由于采用了吴地的“方言谐词”,因而使之形成了某些不同于正格(含变格)“平仄谱式”的平仄,而这类平仄,即为所谓的“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6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6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现存唐宋诗人“吴体”平仄的验按结果表明,“三仄脚 ”与“三平脚”这一特殊的出句与对句,乃是检验一首七言律诗是否为“吴体”的一个重要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6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6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以上所论中可以看出,吴体诗并不是拗体,其起源于刘宋时代,乃是吴歌与沈约等人创造近体格律诗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的诗歌种类,以“吴”地风格而论,则是接受了吴地的方言谐词。最初应是吴歌的一种特殊体式,可能最初只是五言。杜甫学这种风格,创作出七言八句的吴体。晚唐及宋代诗人的吴体诗创作乃是学习杜甫吴体诗的结果。这种吴体诗介于“拗体”与非“拗体”之间,出现三平仄与三平尾,没有拗救。晚唐与宋人的吴体诗创作已经脱离里真正意义上的吴体“杂以吴地方言谐词”的本色,乃是背律体的一种而已。——以上是愚对吴体诗的看法,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万

主题

105万

回帖

387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7372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6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交流,其乐无穷,受益无穷!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8 16: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