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12-19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证
有学者在先秦典籍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尚书》引文,其中《礼记·缁衣》中一条引文相当重要,我们不妨在此作一对照。又因《郭店楚简》中也有《礼记·缁衣》一篇,有关引文一并列出。《礼记·缁衣》: 《尹吉》曰:“惟尹躬及汤,咸有一德。”《商书·咸有一德》: 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郭店楚简·缁衣篇》: 《尹诰》员:“隹尹躳及汤,咸又一惪 。”在《礼记·缁衣》篇中,郑玄在“《尹吉》曰”下的注为:“吉,当为告。告,古文诰,字之误也。尹告,伊尹之诰也。”这一判断为郭店楚简所证实,楚简简文原字“从言从収,収亦声。由上告下曰诰,用双手捧言,以示尊崇之义。収也是声符,収音失去韵尾-ng,就读如告。”(廖名春《郭店楚简引〈书〉论〈书〉考》)这样,“惟尹躬及汤,咸有一德。”在先秦本中是出自于《尹诰》中而不是《咸有一德》一篇中,而《咸有一德》篇名就取自该句引文,这就令人怀疑《尹诰》的篇名是否在流传过程中因为某种原因丢失了。为了补上这一篇名,才根据文意从残存的文句中拮取一句作为篇名。换句话说,传世《咸有一德》篇名并非先秦本所有。因为,传世《尚书》有伪作的嫌疑,这一篇名的出现仍有可能是梅本的作伪者所加。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条记载,则显示事实并非如此。
《史记·殷本纪》中在叙述了成汤代夏以后,引了一段“汤诰”,然后就提到了“伊尹作《咸有一德》,咎单作《明居》”。这一段文字也见于传世《尚书》的书序中。《史记·殷本纪》的这段记载将《咸有一德》篇名的出现大大提前至孔安国同一时代。显然,司马迁的这一记载的原始资料是“从安国问古文”那里得来的(《汉书·儒林传》),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在孔安国所献的版本中《尹诰》一篇的篇名已经缺佚了。从《史记·殷本纪》所载“伊尹作《咸有一德》,咎单作《明居》”判断,《明居》很可能也是《尚书》的一篇,但《明居》不见于今古文两家,可见此篇也属于亡佚之列。两汉今古文学派关于《尚书》篇目一直争得不可开交,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孔安国所献的版本并未全部包括当时已知的篇目。换句话说,孔安国所献版本和先秦《尚书》对比已经有所缺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