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9-25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典故分享,悟出真谛。 典故:各得其所
【拼音】gè dé qí suǒ
【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成语故事】
汉武帝有个外甥昭平君是隆虑公主的儿子。隆虑公主知道昭平君仗势欺人,经常为非作歹,难免要惹出乱子。她担心自己死后,昭平君会犯死罪没有人救他,便在病重时对武帝说:“陛下,我愿以一千斤黄金和一千万钱,为昭平君预赎死罪。”这种事没有先例,但汉武帝见她病得很重,为了安慰她,也就答应了。
隆虑公主去世后,昭平君因没有人管束,更加骄横。一次他酒后杀人,被抓进监狱。武帝非常难过,叹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这个儿子,死前把他托付给了我,现在要判他死罪,我实在不忍心呀!”
汉武帝跟前的大臣都说:“公主早已替他赎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武帝摇摇头说:“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必须遵守。如果因为我的亲属而破坏法令,岂不失信于民?”最后,武帝狠了狠心,还是下诏杀死了昭平君。
处死了昭平君,武帝心里很悲伤。但是东方朔却向武帝祝酒说:“赏功不避仇敌,罚罪不考虑骨肉,这两点陛下都做到了,四海之内的百姓就会各得其所了。
【悟】
汉武帝处死了自己的外甥,赏功不避仇敌,罚罪不考虑亲骨肉,老百姓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各得其所。当每个人都各得其所时,整个社会就和谐了,天下就太平了。汉武帝的做法值得人们借鉴。到汉武帝时汉朝也达到了鼎盛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