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辛勤

骈句的对仗

[复制链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凡虚实门的不论虚实死活均可互对,比如:
1.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灵瑞”两字是同义连用,按字类是虚字类中的死字,即形容词类。而“文章”也是同义连用,按字类是实字,即名词类。但是在连用为词组时,是不考虑字类相对的。 “灵瑞”与“文章”都是属于并列结构。“同义连用”的意思是——比如灵与瑞的含义相同或相近而连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2.花光来去传香袖,霞影高低傍玉山——“来去”属于反义连用的词组,属于活字即动词类。“高低”也是属于反义连用的词组,属于死字即形容词类。“反义连用”的意思就是——比如来与去的意思是相对立的,但是并列在一起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3.竹影婆娑留画意;桨声欸乃壮诗情。——在现代语法里婆娑是连绵形容词,欸乃是连绵拟声词。这样的对仗也是可以不管什么虚实死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3.竹影婆娑留画意;桨声欸乃壮诗情。——在现代语法里婆娑是连绵形容词,欸乃是连绵拟声词。这样的对仗也是可以不管什么虚实死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4.还有就是“坐坐”,“匆匆”之类的叠字连用也是不论虚实死活的。以及“逍遥”“逶迤”之类的连绵词,皆可在“虚实门”中互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5.另还有“但畜龟龙之瑞,犹传战伐之功 ”“气吞豪杰,威震幽遐”“甘辛败六藏,冰炭交七情”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6.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凡是并列结构的词组,骈对时基本上是不管字类分别的,也就是不管现在说的词性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7.这就是说,按古人的对仗观点,首先排除了并列结构对仗的所谓字类问题。即在并列结构排除了词性问题。其原理是“双字对”是两字自对关系,比如“来去”,“来”就自对于“去”自对后,与下句的同位字相对时,即可不再考虑字类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8.此原理在对联中被扩展为上联使用自对手法之后,整个下联可不在与上联相对,仅需同样自对便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有语法知识,有词性一说,即针对于主谓宾定状补而言(比如主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等等诸如此类。或者以词性反推语法结构)。但不宜在古文语境中针对对仗上做全部的参衡依据。最起码,不能单以词性说为其唯一考核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0 15: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