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夏爱菊

诗联创作的不同思维

[复制链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诗必押韵,对联必不押韵。
    诗的押韵,是随着诗的传唱形成的,直到现在,仍然是只有那些押韵的歌词,容易传播,容易记住。
    至于诗如何押韵,怎样才算押韵,讨论了一两千年。写诗的人可以不看书,决不能不看韵书,而韵书又是历朝历代必修的,不断淘汰,而有时让人难以舍弃;不断出新,又有时让人难以接受。如此循环往复,贯穿诗史,也伴随诗人的一生。
    是用“平水韵”,还是“中华通韵”,虽然有国家相关教育部门颁布,目前还是靠诗人自己决定。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实行的“双轨制”,只是一种过渡。
     联界也实行双轨制,但比诗词界简单。对联是不押韵的,这最容易理解:上联仄声字结尾,下联平声字结尾,仄和平,当然不押韵了。对联只区分平仄声,至于所用的平声字、或者仄声字是不是在一个韵里,没有关系。旧四声和现代四声,多数情况是了解和区分入声字的问题。
    为此,应把握的第九点是,押韵与否,是形式问题,一旦成为规则,就要遵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诗词创作基本是个人行为,主要面向自己;对联创作虽然也是个人行为,却主要是面向社会。
    传统诗歌,除了应制诗和科举诗,是不必“遵命”写作的。
    从诗题材看,多是与人的活动有关,互访、送别、宴饮、郊游、致远、怀人、哀悼、贺喜、酬答、有感、故事等等,看似个人琐事,却都是人性表达所必须,许多名篇也都不是什么“重大题材”;然而,一滴水也能映射太阳的光芒,伟大诗人们之所以伟大,是他们能从个人的视角上,反映一个伟大的时代、多彩的社会,这就是杜甫被称为诗圣的原因。
    从诗传播看,诗的最初的传播,只是写给自己、写给对方、写给相关人的,因为印刷术的发展,才使得诗的印刷成为公共阅读的渠道。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作品,一生秘不示人,使得可能是很优秀的作品,被历史的尘埃覆盖了。
    对联恰恰相反。从来没听说过某人写了一本对联,只是写给自己、不准别人看的,并且一辈子也不想发表、不愿被书写和悬挂。对联的实用性功能,决定了对联从整体上来说,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除了酬赠类对联与诗的功能相近,建筑物内外的楹联,红白喜事的对联,毫无例外,都要经受时间和受众的检验。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对联创作,很容易收敛个人的情绪,忽视个体的感受,而增加从众的思维,吸收时尚的语言。说得更明确一些,公共场合的对联创作,要考虑贴出去、挂出去、发表出去“合适不合适”;而合适的标准,往往不是作者自己的感觉,而是群众的理解程度、认可程度,一般还进行审查,看是不是符合“当前形势”和“宣传口径”。这是参加征联活动必须考虑到的。
    现在,有些联家像诗人那样,评论古人,缅怀往事,作同题对联,常常有别样情怀、绝妙词语,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性。这也是网络传播语境下的新成果,值得重视。
    从题材和传播来看,诗词和对联都处于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重要地位,这样,我们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梳理这一复杂的文学现象——
    认识诗词、对联直接面向社会的功能,理直气壮地担当起一种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是追求进步,是呼唤未来;这种责任,是歌颂美善,是弘扬正气。
    认识诗词、对联直接面向社会的功能,又要提醒诗词楹联创作不要简单化,标语口号、人云亦云,都不是群众的需要,时代的需要。运用生动的语汇,创造新鲜的形象,与现实生活呼吸相通,血脉相通,才是有出息的诗词、楹联作者的胸怀。
    诗词与对联的差异,是文体的差异,没有高下之分。事实上,在当代的文坛,诗家与联家已经产生了分野:诗家不会作联的,联家不会作诗的,不在少数;诗联两通的,则凤毛麟角。我无法判断,这一与明清和民国时期很不相同的文学现象,是喜是悲,但有一点让人欣慰的是,无论诗界还是联界,都有一批年轻人,各自认真地作自己的学问。
    我们这个民族,是吟着诗词、看着对联、踏着辞赋的节拍成长起来的。站在黄鹤楼上,看大江滚滚西来,又滚滚东去,仿佛感到中国传统诗词也处于这样一个继承与发展的关节点上,正是:
    孔孟李杜苏辛,大江西望
    诗词曲联辞赋,紫气东来

                             
2020年11月1日于武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3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6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是听觉艺术,对联是视觉艺术。~见解尤为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3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6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鉴于诗歌的听觉传播,对联的视觉传播,二者在格律方面最大的区别是,诗歌重视平仄,对联重视对仗,联律应以对仗为基础、为支撑、为重点。~见解尤为独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3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6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意境只可意会,对联意境可以言传。~见解精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3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6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靠整句产生魅力,对联靠词语产生亮点。~观点鲜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3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6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创作不但要保证分句之间的连续性、逻辑性、整体性,而且更要加强词语、特别是名词的选择、组织、变化,使对联的语言更具有美感和新鲜感,这应该是对联修辞学的基础。~浪花同感,达意永远第一位,然后才是运字技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3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6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创作的六字要领“工整、贴切、新奇”,便是从与诗的对比中提炼出来,并大体上是符合对联创作的特殊要求的。~深深地同感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3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6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对联学好了,一劳永逸,终身受用,无论什么时候的对联都可以成为学习的教材,而人这辈子都不会看到联律有什么变化的。~同感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3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6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的时候,按部就班地构思,不要想写出什么花样,不要想用新的修辞手法吸引评委的眼球;如果谁真想幽默一下、技巧一下,写对联吧。~同感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0 16: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