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从“阮旨遥深”到“玉溪要眇”

[复制链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4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阮诗旨意幽深,从它的精神归趋、思辨方式以及使用的语言辞汇看,与当时弥漫士林的玄风有密切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4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乱石》诗云:“虎踞龙蹲纵复横,星光渐减雨痕生。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以迷茫暗夜,怪影朦胧,东西路塞,写黑暗政治局面。既可视为商隐所处的晚唐政治环境的象征,也可以视为魏晋易代之际一片昏暗恐怖景象的再现。诗中的穷途之哭是商隐笔下常用的事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4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基于社会政治背景和具体人事处境的某些相近,使阮籍和李商隐在“掩抑纡回”的表现手法方面有共同的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4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阮籍在作品中渗透玄思,其所表现之理,虽与抒情相结合而属于审美化的存在,但追随者若不具备相应的情感,不是从审美感兴中生发理念,而只是借喻象演绎玄思,便会导致诗歌的理念化,以及意象的因袭,笔墨蹊径的重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4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和阮籍迷离奥隐之诗,在创作上突出之点是走比兴象征一途,由比兴象征的婉转附物,造成含蓄、深晦的艺术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4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阮籍《咏怀》诗,在发展比兴象征传统,造就意旨隐深的诗歌领域方面,为屈原以来的一次重大突破。《咏怀》诗八十二首,大部分用了比兴,在阐释上需要透过字面的显性含义去探索其深一层的意旨。屈原《离骚》寓情草木,托意男女。草木象征用以表现其品行、操守、气节;男女象征用以表现其理想、追求、失败。比喻性质较为确定而明显。尤其是像以兰喻美材、以灵修喻楚怀王,等等,所喻对象更为具体。阮诗则多半是把时空加以集中、浓缩,并对物象予以精心选择组合,构成具有象征性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4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阮籍写的是一种象征境界,而非一对一的喻指,所以他在解读上既有隐指某一讥刺对象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4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阮诗的特点是抒情中含有很强的思辨,驰心于玄默之表,把复杂的心理导向玄思,构成虚拟象征之境,回映现实,隐约暗示诗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二首的《咏怀》诗,论其旨归大要无非是:1.从人生短促出发,走向求仙。求仙不成,则或是悲愤绝望,或是放弃对大鹏、黄鹄之企慕,甘为燕雀、鸒鸠之退屈;2.由对污浊现实与卑劣小人的蔑视憎恶,到希望远离现实,遁归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咏怀》诗常常出现许多象征性意象和场景,而内贯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0 20: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