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苏轼诗歌艺术风格论

[复制链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新之清,多指情感的清纯、语言的清丽、诗风的清雅,而“新”则是指言前人之未言,写别人之未写,表现出一种新鲜、新颖的脱尘拔俗之美。清新,一般指清新雅致、情景交融、境界优美、声韵和谐、怡人心目的诗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清静心怀的人方能以清纯之气,遣清雅之词,著清新之诗篇,显清雅之诗风。作者要有清静无为、淡泊功名的胸怀与品质,静观世间万物的生灭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唯有此种清雅闲适、淡泊之士,才能以清静无为的心态去观照、审视、把握万物,才能达到“寄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即将诗人的情思寄托于物,做到融情于物,情物一体,而不是局限于物。概言之,只有以虚静的心态观物,方能不留意物而寄意于物,这就是达到诗文作品清新风格的途径,强调的是审美的非实用功利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体物状物的过程中,诗人还必须“随物赋形”,即自然写来,不雕琢,不做作,这才能使作品呈现出“天工与清新”的境界。他反对刻意求工,提倡“无意于佳乃佳”的创作,认为语言运用要自然而发,自然而成,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方能成就“清新”的怡人佳作。“清新”既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风格,更是诗歌写作的一种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外枯”指语言等形式上的质朴无华和简约浅易;“中膏”指内容意蕴、审美上的深厚丰广;“似淡”指语言等形式上似平淡无奇;“实美”,指内容意蕴的深广含蓄之美。既指出形式与内容上的矛盾对立,又指出二者的兼容与统一,表现出立论的全面性、辩证性与科学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纤秾于简古”,意谓在简远质朴高古拙笨的外在形式中显现出既纤细精微又丰美艳丽的韵味之美,与“似淡而实美”、“质而实绮”同义;后一句“寄至味于淡泊”,即是指在平淡自然质朴的语言中寄托、蕴含着极为深刻、繁丰的诗味之意,与“外枯而中膏”、“癯而实腴”同义。苏轼的这一认识既新颖又深刻,不仅强调了诗歌外形与内质的矛盾、对立,也突出了二者的融合与统一,即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而且还强调了原来对立的诗歌风格上的相互转化的兼包并蓄,由此而产生一种全新的风格特征,更道出了他对诗歌风格与审美取向的艺术追求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他在政治仕途上屡遭挫折和打击后,逐渐对陶渊明追求平凡和恬淡生活的人生态度与情趣产生向往与仰慕之情,使其诗风词风由初期的雄奇豪放逐渐转向后期的在外表上显得超然淡泊而内蕴丰厚的枯淡风格,其仿陶、效陶、和陶的诸多诗篇都表现出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枯淡”的艺术风格论充满艺术的辩证法。第一,“枯”,是指诗外在形式上的质朴古拙,语言上的平淡自然,表现出一种“平淡无奇”的枯淡诗风之美。“淡”是指诗内在的超然淡远、含蓄隽永的诗美与风格,也指内容上的丰厚深广。这种表面上矛盾、对立的东西却在诗人生花妙笔下得以统一,并创造出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审美境界,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神韵与风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枯淡”是由绚烂返归平淡的一种过程与诗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1 02: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